找准痛点开良方

辽宁日报 2021年06月04日

(上接第一版)

范恒山则建言,振兴辽宁经济的关键,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要通过现代科技赋能或加持各类产业特别是优势产业;充分借助各类合作平台,把国内外一些高新产业和先进管理模式平移进来;运用超常规手段聚集创新资源和要素,培育一些具有“独”“特”“异”性质的产业;通过产业融合来实现产业创新。

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样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创新。

董理说,“卡脖子”的存在,原因在市场,即市场化思维不够,市场化基础不牢,市场化改革滞后,创新驱动能力不足,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

要解决这些问题,显然要靠辽宁自身坚定不移推进改革,通过高水平制度创新完善市场化体制机制。

“改革决不能雷声大、雨点小,要避免助威者众、实干者少。”王行伟表示,体制机制改革本质上就是打破原有利益格局,包括主观偏见和惯性思维。长期以来,少数干部并没把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放在重要位置,遇到问题绕着走。这种想法必须改变。

“优化营商环境是体制机制创新的基础工程,也是治理体系和能力的重要体现。”范恒山说,可喜的是,辽宁已经将其作为事关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正大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生态,就会不断增强市场预期和社会认同,加快各方面要素在辽宁集聚。

如何以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导向很重要。今年起,我省将围绕提高行政效率、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开展制度性创新成果评价,并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予以奖励。

“只有建立起市场经济条件下与企业主体需求相匹配的营商环境,比较优势才能转化为引力和竞争优势。”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王希文说,目前辽宁正在向着这个目标努力推进,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喜人的变化。

而参与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则是助力辽宁振兴、补齐市场短板的重要途径。

4月下旬,我省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全省前3个月进出口总额达1788.8亿元。这一数字,虽然同比增长较快,但与辽宁沿海省份和东北三省出海口的区位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开放度低、开放滞后是制约东北经济发展的突出因素,也是东北地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个短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背倚黑土地,面朝黄渤海,辽宁如何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

省商务厅厅长宋彦麟表示,我省将着力推动内外贸规则体系的对接、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对接。对标发达省份打造消费品“同线同标同质”公共服务平台,使供应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产品达到相同的质量水平,改善供给,满足消费升级需要。进一步完善商贸流通体系,降低商贸流通成本。支持内贸企业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充分发挥大连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试点建设的引领作用,推动沈阳、大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辽宁有必要建立‘四环’开放格局。”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笪志刚建议,一环对日韩,二环对东北亚,三环对亚太,四环对世界,环环相扣且环环融通。他说,辽宁沿海又沿边,外贸份额占东北三省八成,完全有条件带动东北扩大开放进程,构建东北亚地区经贸合作中心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