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国学书目

辽宁日报 2021年05月31日

俞晓群

梁启超,生于1873年,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一生主张革旧鼎新,自号中国之新民。其人其事,世人尽知,本文无须多言。只是多年阅读梁氏文章,有三点记忆十分深刻:一是梁启超祖父梁维清的教育,如梁启超《三十自述》所言:“四五岁就王父及母膝下授四子书、诗经,夜则就睡王父榻,日与言古豪杰哲人嘉言懿行,而尤喜举亡宋、亡明国难之事,津津道之。”且说梁家所在茶坑村,距离南宋最终亡国之地崖山,只有7里多的路程,梁氏的祖坟也在崖山。每年清明,梁家去崖山祭祖,需要乘船,途经南宋舟师覆灭处,可以见到一座高达数丈的巨石,岿然屹立在海中,上书8个大字曰:“宋张弘范灭宋于此”。每当此时,梁维清总会声泪俱下,将宋亡的故事讲述一遍。二是梁启超父亲梁宝瑛的教育,除去通常的读书做人之外,梁宝瑛经常会质问梁启超说:“汝自视乃如常儿乎?”此语振聋发聩,让梁启超一生不敢忘却,使他在生活中,建立起不甘平庸的品格。三是梁启超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主考官李端棻欣赏其才华,以妹相许。如此春风得意,让梁启超沾沾自喜。没想到中举后,翌年梁启超与陈通甫来到万木草堂,拜见康有为,当他们听到康有为一番教诲之后,顿感身心受到巨大的震动。后来梁启超写道:“先生乃以大海潮音,作狮子吼,取其所挟持之数百年无用旧学更端驳诘,悉举而摧陷廓清之。自辰入见,及戌始退,冷水浇背,当头一棒。一旦尽失其故垒,惘惘然不知所从事,且惊且喜,且怨且艾,且疑且惧,与通甫联床竟夕不能寐。”(《三十自述》)

梁启超一生勤于笔耕,留下1000多万字的文章,内容涉及政治与学术两界,评价其才学,堪称当世无双,如黄遵宪所言:梁启超文字“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致饮冰主人书》)近日以梁启超读书法为标的,重读他的几部重要著作,如《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读书分月课程》《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中国历史研究法》《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等,许多论说,依然历久弥新。本文略说几段故事:

先从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说起。此书完稿于1923年4月26日,此前却有一段著名的故事:也是在这一年初,清华学校胡敦元等学生将要赴美留学,他们请胡适开列一个书目,希望能在“短时期中得着国故学的常识”。本年2月25日,《东方杂志》刊载了胡适开列的书目,有190种,题曰《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分为3个部分,即工具之部、思想史之部、文学史之部。3月4日,《读书杂志》转载了这个书目。《清华周刊》的记者看到后,给胡适写了一封信,针对这个书目提出两点意见:一是批评胡适所说的国学范围太窄,再一是批评胡适推介的思想史、文学史的内容太深云云。为此胡适回信,在解释上述问题之外,又圈点出一个“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

大概是在同时,《清华周刊》的记者将这个书目转给了梁启超,请他仿此体例,再开列一个书目。此时梁启超“顷独居翠微山中,行箧无一书,而记者督责甚急,乃竭三日之力,专凭忆想所及草斯篇”(《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序)。其中开列的书目,也是190种。5月11日,梁启超文章刊载于《清华周刊》。1936年,中华书局出版梁启超《国学指导二种》,收录此文。梁启超将书目分为5类,即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韵文书类、小学书及文法书类、随意涉览书类。对于每一类中的书,他详细注明,哪些要背诵,哪些要翻阅多次,哪些要看注释,看谁的注释,哪些要抄写下来,哪些章节要精读,哪些章节要选读云云。比如《论语》《孟子》《老子》等要能背诵,《礼记》要选读,《墨子》要精读,《周易》中的《系辞传》《文言传》要背诵,《卦象传》要抄写下来,随时省悟云云。再如读史,一要就书而摘读佳文,重点在前四史,加上《明史》;二要就事而摘读志书;三要就人而摘读传记云云。还如韵文,《诗经》《楚辞》要背诵,《文选》要择读,《乐府诗集》专读其中不知作者姓名之汉古辞云云。另外,随意涉览的书如《四库提要》《世说新语》《文心雕龙》《徐霞客游记》《梦溪笔谈》《困学纪闻》《通艺录》《癸巳类稿》《东塾读书记》《庸盦笔记》《张太岳集》云云。

写罢《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梁启超意犹未尽,又写下3篇附录:附录一是《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他写道:“右所列五项,倘能依法读之,则国学根柢略立,可以为将来大成之基矣。惟青年学生校课既繁,所治专门别有在,恐仍不能人人按表而读。今再为拟一真正之最低限度如下:《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宋元明史纪事本末》《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其他词曲集随所好选读数种。以上各书,无论学矿、学工程学……皆须一读。若并此未读,真不能认为中国学人矣。”附录二是《治国学杂话》,此处不表。附录三是《评胡适之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此文开篇就写道:“胡君这书目,我是不赞成的,因为他文不对题。胡君说:‘并不为国学有根柢的人着想,只为普通青年人想得一点系统的国学知识的人设想。’依我看,这个书目,为‘国学已略有根柢而知识绝无系统’的人说法,或者还有一部分适用。”接着,梁启超批评胡适只按自己的主观意志开书目,把应读的书与应备的书混为一谈,把知道的书与必读的书混为一谈,既没有给出读书的源头,又没有给出读书的顺序。比如不推荐《史记》,却推荐《史记探源》:不推荐《尚书》《史记》《礼记》《国语》,却推荐《考信录》。更为奇怪的是,胡适不推荐那么多经典著作,却推荐《三侠五义》《九命奇冤》《儿女英雄传》云云。面对梁启超的批评,胡适并未答复。甚至在1929年,梁启超去世的第二天,胡适在《追忆梁启超》一文中,只是说梁启超“他对我虽有时稍露一点点争胜之意”。文中胡适还讲述了梁启超请他为《墨经校释》作序的故事,因为观点不同,著作出版时,梁启超将胡适的序文移为书后序。对于此种做法,胡适有点介意,但还是夸赞梁启超:“这都表示他的天真烂漫,全无掩饰,不是他的短处,正是可爱之处。”

以上讲述了1923年春季,梁启超开列国学必读书目的故事。还应当提到,也是在这一年秋季,梁启超在清华学校教授“群书概要”课程,后来讲稿结集为《要籍解题及其读法》,1925年《清华周刊》出版单行本,1936年中华书局收入《国学指导二种》。此书讲述典籍11种:《论语》《孟子》《史记》《荀子》《韩非子》《左传》《国语》《诗经》《楚辞》《礼记》《大戴礼记》。梁启超在该书序文中强调:“一个受过中学以上教育的中国人,对于本国极重要的几部书籍,内中关于学术思想者若干种,关于历史者若干种,关于文学者若干种,最少总应该读过一遍。”接着他讲述了读书生活中,有用与无用的关系,易读与难读的关系,很有启发性。更为宝贵的是,在此书中,梁启超给出了每一部典籍的阅读方法,诸如读《论语》的6种方法,读《孟子》的4种方法,读《史记》的7种方法云云,它们正是梁氏读书法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