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是心中流出的赞歌

辽宁日报 2021年05月28日

秦咏诚音乐自选集封面。

刘 昊 本报记者 王臻青

核心提示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总是能拨动我们的心弦。深情质朴的歌词、优美抒情的旋律,抒发出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鲜为人知的是,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源自一首器乐曲《海滨音诗》。

《我和我的祖国》先有旋律后填词

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音乐家协会管乐学会副主席、沈阳音乐学院原副院长魏煌,多年来他致力于秦咏诚音乐研究。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他正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举办关于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主题讲座。谈起《我和我的祖国》创作过程的来龙去脉以及这首歌曲的艺术特色,魏煌娓娓道来。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由沈阳音乐学院原院长、作曲家秦咏诚作曲,著名词作家张藜作词。二人是大连同乡,年纪相仿,都曾在“东北鲁艺”学习,都曾留校工作,因此,他们成了挚友。歌曲创作有先作词后谱曲的,也有先有旋律后填词的。《我和我的祖国》就是先有曲谱后填词,并且是由器乐曲改编而来的。这首歌曲的旋律源自秦咏诚创作于1962年的一首小提琴曲《海滨音诗》。乐曲在突出乐器演奏技巧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小提琴在音色及演奏方面的抒情性。张藜擅长填词。当年的亚运会会歌《亚洲雄风》就是他为作曲家徐沛东创作的曲谱填词的作品。张藜听到《海滨音诗》时,认为此曲适合改编为歌曲。因此他根据《海滨音诗》的主旋律填了一首名为《太阳与大海》的歌词。尽管歌词填得很精彩,但由于原曲是一首器乐作品,旋律中包含两次转调,演唱上有一定的难度,因而没有流传开来。

秦咏诚仅用20分钟谱出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魏煌介绍说,秦咏诚曾向他谈起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是如何诞生的。1983年,在秦咏诚与张藜的一次交谈中,张藜提到《海滨音诗》因两次转调很难演唱,希望秦咏诚以此旋律为基础,再谱一首适合演唱的旋律,然后由他再填词。同时,他还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比如最好不用转调,音域要适合声乐演唱等。根据张藜的建议,秦咏诚仅用20分钟就谱出了一首新的旋律。张藜在此后的几个月里数易其稿,设计了许多方案都不满意,一晃半年过去,也没有填写出满意的歌词。无论张藜走到哪里,脑海中都萦绕着《我和我的祖国》的曲调,他一直在琢磨如何填出精彩的词句。中秋时,张藜到广西出差。清晨,当他推窗望见旭日缓缓升起,将祖国山河映照得如诗如画,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这几行歌词喷薄而出。

张藜写词之前先捕捉乐感

张藜在歌词创作中追求“离曲能诵,谱曲能唱,有文采又上口,有嚼头又不生涩,易流传,能品味,扬诗之情,含戏之谐,既有俚语之俗风,又有歌诗之雅趣”的艺术境界。张藜认为,写词之前应该把乐感捕捉到,最要紧的是先有乐感,他在填词之前会将曲调背熟嚼烂。音乐可以独立塑造形象和描写环境氛围,张藜反复吟唱《我和我的祖国》,细细体味它每一小节、每一个音符的感觉。因而,由张藜填写歌词的《我和我的祖国》,词曲浑然一体。

这首歌词共分两段,每一段均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并采用第一人称与叙事体的形式。歌词属于“婆娑韵”,并采用了“赋比兴”的手法。歌词开头直抒胸臆地表达出“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的关系。张藜曾说:“如果说我为填这首歌词整整憋了半年,憋的就是这两句。”“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恰似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第一段歌词可谓有情有景,情景交融,令人回味。

第二段歌词以“正反格”的形式变换了一个角度,巧妙地把祖国与“我”的关系比喻成大海和浪花,以明喻、暗喻、借喻等手法,先后用了8个喻体,使这段6句歌词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秦咏诚曾赞叹:“张藜填写的歌词与音乐形象是那么吻合,他为旋律注入了让人回味无穷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