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厂老职工担任义务讲解员

辽宁日报 2021年05月19日

本报记者 商 越

在沈阳市和平区抚顺路一片临街的楼群中,一座“品”字形仿欧式建筑修葺一新,格外显眼。这里原为奉天纺纱厂办公楼,主体建筑为二层,拱券式门窗典雅精巧,中间上部另起一层钟楼。

奉天纺纱厂旧址所在社区,如今被命名为沈阳市和平区纺织社区,周边的很多居民是沈阳纺织厂的老职工,今年89岁的吕庆德就是其中一位。在纺织社区书记齐姝莉的陪同下,记者登门拜访了吕庆德老人。

吕庆德生于1932年,面色红润。回忆往事,他打开了话匣子,他是1949年入厂,1954年入党,“我们厂那时用大型纺纱设备,把棉花纺成卷,然后纺成条、细条、纱、线,再往后用这些线织布。”身为共产党员,吕庆德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学技术、搞革新,自行研制出纺纱机集合器零件,大大增加了纱条的光滑度、平整度,在全省同行业质量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为企业节约了大量原棉。因工作踏实肯干、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多次被评为厂优秀共产党员、沈阳纺织工业局先进工作者。

退休后的吕庆德老有所为,担任起纺织社区“道德讲堂”的义务讲解员,宣讲奉天纺纱厂的历史,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吕庆德的老伴儿鲍峦峰也是沈阳纺织厂老职工,她对社区大院满含感情,对老伴儿的做法非常支持。受家风的影响,吕庆德夫妇的4个孙辈,在各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取得出色成绩,现在有三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采访中,齐姝莉自豪地向记者展示纺织社区新设计的标识,是以奉天纺纱厂旧址小楼为造型,湖蓝色图案简洁大方:“我们社区是因纺纱厂而命名,而奉天纺纱厂又是红色教育基地,这个标识既能体现出社区的特色,又能提醒我们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铭记这段历史,要让更多居民为自己是纺织社区人而骄傲,成为爱国、奉献、敬业的践行者和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