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居外不远处汨汨流淌着清澈的泉水,被村民命名为将军泉。
黄显声少年读书的桌椅。
黄显声出生在这个屋子里。
吴秀芝坚持义务讲解16年了。
81岁的黄耀第腿脚虽不灵便,但经常来故居看看。
4月15日,共青团鞍山市委的党员干部在黄显声故居纪念馆上党课。
本报记者 张 颖
从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县城往北60公里,到了石庙子镇丁字峪村,这里是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的家乡。
村里的“黄家大院”,是一座典型的具有关东建筑特色的院落。1896年,黄显声出生在这里,小时候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少年离家,在民族危亡关头,毅然投身革命斗争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教育下,逐步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斗争经验丰富的爱国将领,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家乡人民为了纪念黄显声将军,建成了黄显声故居纪念馆。这里已被命名为辽宁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先后有十余万参观者到这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一种坚持
开车驶入丁字峪村,只有一条路,村里的古屋、古树、古井等历史景观完好地保存下来。村民告诉记者,2019年6月该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在这个古老的村落里,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成为村民的荣耀。
人们熟知的“黄家大院”,现在是黄显声故居纪念馆。从门口望去,故居的房屋是青瓦红门的老式建筑风格。
拎着行李箱大小的黑色音响,拿着麦克风给参观者讲述黄显声的英勇事迹,吴秀芝这样坚持义务讲解已经16年了。她是纪念馆建成后的第一任义务管理员兼讲解员,由于多年的讲解,她已经将黄显声的生平事迹熟记于心。
黄显声,字警钟,1896年12月18日出生。他早期服役于东北军,追随张学良并深受其信任。他是东北军中最先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级将领之一。1936年8月,黄显声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特别党员。
黄显声故居纪念馆依山而建,吴秀芝在山上有一片葡萄园,没有人参观时,她上山打理葡萄园、放蚕。49岁的她与这个大院有着不解之缘。1996年吴秀芝嫁给本村村民吴金刚,住进“黄家大院”,2005年这里建成黄显声故居纪念馆,夫妻二人搬离大院。丈夫吴金刚在这个院子里生活了36年,他们的大女儿在这个院子里出生。
“黄家大院”正房三栋共15间,东西厢房各一栋,共14间,门房3间。“黄显声出生在正房。”吴秀芝告诉记者。
我们跟随吴秀芝的脚步,推开正房大门,里面陈列着黄家当年用过的衣柜、炕桌、火盆、木桶等生活用具,还有黄显声少年读书的桌椅、油灯等用品。
“这个屋子复原了黄显声在这里生活时的场景,修建纪念馆的时候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在原有房体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吴秀芝说。
东屋的墙上贴着黄氏一族的家谱,这是一个显赫的家族。
如此殷实的家境,黄显声革命的初心是什么呢?吴秀芝没有直接回答记者,她说:“黄显声将军是一位爱国将领,在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过程中展现了英勇无畏的民族气节,作出了重要贡献。黄显声将军的爱国精神深深感动了我,这也是我坚持16年义务讲解的原因。”
黄显声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他聪颖好学,7岁在家读私塾,9岁读小学,13岁读高小,后来到安东(今丹东)读中学。1918年春,他考入北京大学文科补习班,在学校接触到进步书刊,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他决心报考军校,投军报国。“生不带兵死不休”,1921年春,黄显声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三期炮科。
“九一八”事变前夕,黄显声以辽宁省警务处的名义向全省58个县的公安队伍发放枪支约20万支、子弹1000万发,这些枪支弹药为后来成立义勇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九一八”事变后,他组织数万辽宁义勇军开展抗日斗争……
16年来,吴秀芝把黄显声的事迹讲述给近10万参观者听,在不断重复的讲述中,她说自己是受党史教育影响深的人。
“在黄显声将军故居讲述党史,我的收获是最多、最大的。”吴秀芝说,“如果没有做这个义务讲解员,我不可能对黄显声将军的事迹了解得那么深入,也不会知道岫岩人民在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过程中作出了那么重要的贡献。”
一份荣耀
81岁的黄耀第是丁字峪村村民,也是黄显声的侄子。4月15日,听说记者要来采访伯父黄显声的事迹,他早早地来到故居纪念馆等待着。说起伯父黄显声,他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小时候村里的老人们茶余饭后总会提起黄家出了一个抗日英雄,父亲也总给我讲伯父的英勇事迹,这不仅是我们家的荣耀,也是整个村子的荣耀。”黄耀第说。
黄耀第是留在村里的为数不多的黄家直系亲属,他出生在“黄家大院”的西院门房里,故居纪念馆里有着很多他难以忘怀的记忆。
故居纪念馆东厢房设有“黄显声生平陈列馆”共7间房屋,展板面积50余平方米,展陈90余幅历史照片和绘图资料,详细介绍了黄显声的生平事迹。
尽管黄耀第的腿脚不灵便,但他拄着拐杖经常来黄显声故居纪念馆看一看。看着墙上挂着的抗日义勇军英勇奋战的图片,仿佛听见了伯父和战友在战场上抗敌的枪炮声和厮杀声。
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面对国民党“不许抵抗”的命令,黄显声不顾自身安危,奋起抵抗,体现了强烈的民族气概。
黄耀第说,不抵抗政策下,伯父“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行为就是一种“大义”。
“九一八”事变后,驻守沈阳的独立第七旅等来了“不许抵抗”的命令,靠下级军官自发组织的抵抗才勉强突围,损失惨重。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沈阳市商业区及大小西门。9月19日凌晨,当时任辽宁省警务处处长兼沈阳市公安局局长的黄显声命令三经街警察署、商埠三分局、南市场等处警察分队及警察大队奋起抵抗,他亲自指挥警察在二经街一带依靠简单的街垒与日寇交战多时,最终,在日军坦克的强大攻势下,只有轻武器的警察伤亡很大。
沈阳沦陷后,黄显声命令各部撤出沈阳,向锦州集中待命。从此,黄显声以全部精力致力于组织抗日武装工作。辽宁各地义勇军经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统编为五十六路,其中辽西、辽南各路的组成和发展与黄显声的组织、号召密不可分。
黄显声坚信,中国共产党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必将取得最终胜利。1937年12月27日,黄显声约东北救亡总会负责人王化一在自己的寓所里同周恩来会晤,双方决定黄显声于1938年2月6日动身去延安参加抗日军政大学工作。由于叛徒出卖,1938年2月2日,被国民党特务机关秘密逮捕。1946年7月,黄显声被押往重庆,关在歌乐山下的渣滓洞,不久迁往白公馆。
被关在白公馆时,黄显声与狱中难友借对诸葛亮的评价来探讨时政,他说,“我以为诸葛亮之最足以为后世法者,不是待人用兵而是其服务精神,确能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得出“人生意义以服务为目的”的结论。当时的黄显声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
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在“11·27大屠杀”中,黄显声将军被军统特务枪杀于歌乐山下的步云桥畔,终年54岁。
一条线路
黄显声故居纪念馆向右前方不到200米,有一股泉水,被村民称为“将军泉”,村里还有一座将军桥。村民们以这种方式表达对黄显声的缅怀与崇敬。
石庙子镇党委副书记黄洋说,丁字峪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村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景观。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传承着红色基因。
“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激励着后人,我是在这个村子土生土长的,一直能感受到这里的人奋发图强的干劲儿。”黄洋说。
在我省刚刚公布的10条庆祝建党百年精品红色旅游线路中,黄显声故居纪念馆被列入“不忘初心教育之旅”。这条线路围绕中国共产党在辽宁的早期活动这一主题设计,主要呈现从1921年建党初期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前,中国共产党在辽宁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为辽宁地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记者采访当天,遇到共青团鞍山市委的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共青团鞍山市委副书记钟小川说,参观后很受教育,“我被黄显声将军坚决抗日的决心和对党的无限忠诚的精神所打动,从歌乐山下渣滓洞到白公馆,黄显声没有忘记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黄显声的一生正如他给长子黄耀华的信中所写:“我现在虽然坐牢,并未犯法,是为团体、为国家、为义气而坐牢,问心无愧,将来生死存亡在所不计。”
临近采访结束,吴秀芝告诉记者,2020年她和丈夫吴金刚都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希望自己能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