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省高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高新技术企业营收分别增长17.2%和22.2%

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创新资源加速集聚

——开局首季看振兴⑦
辽宁日报 2021年05月10日

本报记者 孔爱群

今年一季度,我省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持续增加,利润大幅增长。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935.6亿元,同比增长22.2%;营业利润108.3亿元,同比增长122.8%。其中,新材料、先进制造与自动化两个领域成为支撑高新技术企业利润增长的主要力量。

同时,全省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也呈较快增长态势。一季度,全省高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906.2亿元,同比增长17.2%。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坚定不移走“创新路”、吃“创新饭”,围绕做好“三篇大文章”,我省不断以制度创新促技术创新,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用“揭榜挂帅”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以高新区为主体壮大科技企业群体、汇聚创新资源。

产学研联盟搭建创新平台

3月初,我省公布了首批200个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名单和100个“揭榜挂帅”榜单,将在今年10亿元的省本级科技专项资金中,安排5亿元用于支持联盟建设和实施“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

“建立建好实质性产学研联盟,是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的重要载体,是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应用效率、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推动联盟组建广泛开展,组织好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省科技厅制定了《辽宁省建设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工作指引(暂行)》和“揭榜挂帅”工作方案;为推进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之间建立内在利益联结机制,《辽宁省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评估评价办法(暂行)》出台,将择优确定一批典型联盟开展试点示范,给予“盟主”企业政策激励支持。

科技“新苗”长得快

一季度,全省269家瞪羚企业主要经济科技指标快速增长,实现营业收入448.1亿元,同比增长8.4%;利润总额18亿元,同比增长54.9%;研发费用10.2亿元,同比增长20.9%;科研人数突破2万人,同比增长25.3%,占员工总人数的26.7%;累计授权发明专利数和实用新型专利数7114个。其中,沈抚示范区、大连市、抚顺市、铁岭市、鞍山市瞪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明显。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