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董翰博报道 4月24日,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举行“红色江西大厦”项目开工仪式。该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未来将打造成为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文旅产业综合体。沈抚示范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项目是示范区今年以来深入开展“带头抓落实、善于抓落实、层层抓落实”专项行动的又一重点项目,其开工也标志着示范区商会总部基地项目建设进入了提质增速的新阶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人才投下对沈抚示范区的“信任票”。今年一季度,又有24个重点项目在此落子布局,协议投资额达256亿元,为沈抚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沈抚示范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表示,自沈抚示范区创建以来,示范区始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三区一引擎”发展定位,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科技创新、推进开放创新、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发展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发展预期持续向好。三年来,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9.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27.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6.8%,税收收入年均增长24.5%,多项重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三年倍增。
沈抚示范区始终将改革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原动力。近年来,沈抚示范区立足建设“东北地区营商环境标杆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构建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一流营商环境。示范区量化推进《示范区全面提升营商环境具体行动方案》86项举措,目前已实现企业设立20分钟完成、企业开办全流程7个环节3小时完成;在东北率先实现20个行业“一业一证”改革,结合“一枚公章管审批”,总体审批时限压减93.8%,跑动次数压减88.9%;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际网办率达53.38%,位居全省第一。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为代表,沈抚示范区坚持边改革、边探索、边总结,在多个工作领域初步探索形成了50项具有示范区特色的制度创新成果。
引导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速聚集各类创新要素,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沈抚示范区当下建设发展的另一鲜明特点。近年来,沈抚示范区建设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启动实施“金种子”企业培育计划,加快成长型企业的梯度培育,并大力吸引科技型企业落户。域内高新技术企业由2018年的29家增长到2020年的95家,增长228%。在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方面,示范区坚持把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明确重点发展数字经济、信息技术应用及装备、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和氢能、现代服务业等六大产业集群。聚焦六大产业,示范区开展精准招商,创新服务体系,一批重大项目纷至沓来。“特别是今年,我们引进了数字辽宁—西门子赋能中心、腾讯云(辽宁)工业互联网基地、中软国际解放号等一批‘新字号’数字经济项目,形成了集群效应,使得我们在‘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大局中,具备了为全省‘原字号’‘老字号’企业赋能的基本能力和初始条件。”沈抚示范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