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祖国献石油》封面
秦咏诚在创作中。
秦咏诚(左二)在大庆油田体验生活。
本报记者 王臻青
核心提示
家喻户晓的《我为祖国献石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图强,这既是一首歌曲,又是催人奋进的号角。
《我为祖国献石油》创作于1964年,由薛柱国作词,秦咏诚作曲,刘秉义演唱。这首歌唱石油工人的歌曲,是词曲作者当年深入大庆油田体验生活创作出的经典作品,已成为中国石油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校歌。记者日前电话采访了《我为祖国献石油》曲作者秦咏诚之子秦际凯、词作者薛柱国之女薛蔚,他们回忆了父辈当年创作这首歌曲的往事。
音乐家先上石油专业课再去体验生活
1964年3月中旬,时任沈阳音乐学院院长的作曲家李劫夫接到中国音乐家协会的通知,请他务必在3月20日到黑龙江省萨尔图报到。李劫夫创作的歌曲《二小放牛郎》、歌剧音乐《星星之火》《我们走在大路上》影响深远。接到通知后,李劫夫立刻做动身北上的准备。由于李劫夫身患多种疾病,沈阳音乐学院决定派出一位年轻的音乐人陪同他前往黑龙江,这位年轻人正是秦咏诚。作曲家秦咏诚于1952年考入东北鲁迅文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历任沈阳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
1964年3月19日晚,李劫夫与秦咏诚一同登上了北上的列车。在火车上,秦咏诚问:“萨尔图是什么地方?”李劫夫说:“萨尔图是个大油田,叫大庆油田。” 抵达大庆的第二天,李劫夫与秦咏诚就开始上专业课。不过,这些专业课并不是他们所熟悉的音乐专业课,而是学习石油工业知识。从勘探、钻井到采油、炼油,一天一个内容,整整10天,他们对石油工业算是有了初步了解。10天后,他们开始下基层体验生活。李劫夫、王莘和秦咏诚被安排在1205钻井队。1205钻井队是大庆油田的英雄钻井队,也就是“铁人”王进喜担任队长的钻井队,这个钻井队在开发大庆油田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打出了大庆第一口井。
与“铁人”钻井队生活三天, 20分钟完成谱曲
李劫夫、王莘、秦咏诚在1205钻井队与石油工人一起生活了3天。这3天,成为他们一生都难以忘却的珍贵记忆。秦际凯告诉记者,父亲秦咏诚曾回忆,当时石油工人工作生活的环境非常艰苦,钻井队的设备简陋,当地的气候条件恶劣,但艰苦的工作生活并没有磨灭石油工人对祖国工业建设的豪情壮志,他们有着冲天的干劲,把一切不可能变成可能,为新中国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秦咏诚曾说,当时大庆党委宣传部的同志拿来一摞歌词,希望作曲家们能为写石油工人的歌词谱曲。秦咏诚翻来翻去,选中了薛柱国写的《我为祖国献石油》。《我为祖国献石油》正反映了石油工人从各自家乡来到东北投身石油工业的壮举。秦咏诚认为,这首歌曲应该是列车奔驰一般勇往直前的节奏,旋律应当反映石油工人的豪迈之情。拿到这首歌词的当天下午,秦咏诚在招待所里,仅用了20分钟就为《我为祖国献石油》谱曲完毕。秦咏诚创作激情的涌动与创作灵感的迸发受益于在大庆的学习与深入生活的经历,深入石油工人的生活,让他对石油工人拥有了深厚的情感,《我为祖国献石油》曲子才能一挥而就。
薛柱国与秦咏诚此后多次合作创作歌曲
此后薛柱国与秦咏诚见了面,词曲作者一见如故。薛柱国的女儿薛蔚谈及此事仍心情激动,她所敬仰的两位父辈此后多次合作,成为挚友。在父亲薛柱国去世后,定居在大庆的薛蔚一如既往地经常打电话给秦咏诚,问候远在沈阳的前辈。在采访过程中,薛蔚通过微信给本报记者传来了许多珍贵图片,其中包括薛柱国与秦咏诚、刘秉义三人签名的《我为祖国献石油》书封,以及薛柱国与秦咏诚后来合作的多首歌曲的歌谱,其中有《大庆精神放光彩》《学大庆 赶大庆》。从中可以感受到老一辈音乐人对祖国深沉的热爱,以及音乐人之间深厚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