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共享红色经典和精品辽书

优质阅读内容让读者知辽宁爱家乡

辽宁日报 2021年04月29日

沈阳市图书馆一角。本报记者 杨靖岫 摄

省第十届全民读书节开幕式现场。

正在阅读的读者们。本报记者 杨靖岫 摄

本报记者 高 爽

核心提示

4月23日18时,以“读百年党史 促辽宁振兴”为主题的辽宁省第十届全民读书节“云”上开幕。继去年辽宁省第九届全民读书节首次采用“云”开幕式取得热烈反响之后,本届的开幕式观看数据再创新高,体现了本届读书节的参与热度,更体现了全民读书节举办10年来辽宁全民阅读热度的不断升温。

打卡红色地标, 从百年党史中 汲取精神力量

每一年的辽宁省全民读书节都有一个契合时代的主题,本届读书节的主题是“读百年党史 促辽宁振兴”,这就为此后两个多月的读书节活动定下了一个红色经典阅读的基调。而开幕式上启动的“打卡红色地标”活动,更为阅读者提供了一个“路线图”。

开幕式嘉宾主持、国家一级演员王刚是跑步上台的,声音里带着激动,因为开幕式前播放的预热片里不断出现的辽宁红色地标,唤起了他作为辽宁人的难忘回忆。王刚如数家珍地讲起他所熟悉的辽宁红色遗址:

铁岭市银冈书院——周恩来少年读书地;中共沟帮子铁路党支部活动旧址——辽宁第一个党支部成立的地方;中共满洲省委旧址,《满洲红旗》在这里率先向全国发出抗战的宣告;抚顺市雷锋书屋,收藏着60多个版本的《雷锋日记》,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党史专家许晓敏,带着《杨靖宇传》《李兆麟传》《赵尚志传》《东北抗日联军史》《辽宁党史人物传》等书出现在现场,结合书中的内容讲述了4个故事:我党在辽宁建立第一个党支部沟帮子铁路支部的故事;中共满洲省委成立以及刘少奇在中共满洲省委的故事;抗联的故事;辽宁人民支援辽沈战役的故事。在讲到抗联故事时,她说:“新时代的视域下,弘扬和传承抗联精神,决不是简单的感怀和铭记,更深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不断加大对东北抗联精神实质内涵的研究和阐释,让精神财富转化为前行的动力和磅礴力量,让东北抗联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这一点,也应该是所有读者在阅读红色经典时、在读党史时应该有的态度。

一本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把观众带回到上世纪50年代。书的作者、中国军工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吴运铎,因为这本书有了“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之称,王刚深情地回忆:他是我们那个时代的青年人学习的榜样,他百折不挠的精神让我们震撼。

这位舍生忘死、充满牺牲精神的共产党人形象正由文艺工作者进行艺术再现,大连话剧团正在排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剧目——话剧《把一切献给党》。剧中吴运铎的扮演者张晓军在开幕式现场连线中,表达了阅读这部红色经典的感悟:“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我读出了吴运铎人格的纯粹,他在战场上舍生忘死、为国铸剑,在和平年代夙夜在公、为党尽心。作为一名演员,我读出了他内心的火热,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无论时代怎样变化,都坚持奋发学习,锻炼本领,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一个又一个贡献。他生动地诠释了‘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我读出了他信仰的坚定,他的一生真正做到了把一切献给党。《把一切献给党》作为红色经典永不褪色,永远激励我们将心中的火炬照得更亮、擎得更高。”

这样的红色地标,这样的红色经典,在开幕式上依次出现。王刚感慨地说:“这是一堂生动的党史课,这一课太有必要了。这是一条线,我们很清楚,这条线从来没断过。”

阅读时代经典,在辽版图书阅读中增强文化自信

拉开本届读书节开幕式大幕的,是一首别具一格的说唱:

“辽宁,一片不平凡的土地。辽河,一条文明的珍珠串起。《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沸腾的群山》合颂着千年传奇。《红山文化考古记》,把中国历史往前提,《玉出红山》治玉成器,《重现女神》筑坛设祭,‘更老的老家’是这里,孕育了中华古老文化‘直根系’。

时针拨到一九二一,新纪元从此开启。开天辟地风展红旗,红透了这片《中国地》。《中国共产党在辽宁》把支部早建立,打响抗战第一枪御寇敌,《国歌的诞生》在这里,英雄史诗可歌可泣。新中国成立改天换地,共和国长子最给力,建功立业争‘第一’,《壮丽画卷》书写豪气,改革春风吹满地,《辽河渡》翻天覆地,《天辽地宁十四城》,青春洋溢有朝气。顶天立地新时代,振兴步伐铿锵有力,《辽海春深》深几许,《雄风北来》吹《战旗》,《中国机器人》走向世界,《锻造“中国芯”》是咱硬核实力。最美一抹《战国红》,染出山乡巨变奇迹,摩拳擦掌《大工匠》,把《大国重器》高高托起。《闯关东》的豪横刻在基因里,《雷锋》的精神代代传下去,《往事如铁》凝成《红色记忆》,《辽河儿女的丰碑》永远在心中矗立。从红山到红旗,奋斗《火种》生生不息,惊艳的明天由你我执笔。”

由本报记者史冬柏作词的这首名为《从红山到红旗》的歌曲,巧妙地将辽宁的历史串联在众多书写辽宁的图书里。这些书既有长篇小说、电视剧本、报告文学,又有历史和考古专著,总合在一起,就是一部反映辽宁百年奋斗史的大书,对这些书籍的推荐正是本届读书节的主题“读百年党史 促辽宁振兴”立意所在——在建党百年之际,从阅读中汲取百年奋斗史给予的精神力量,奋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征程。

打造辽版精品图书,催化优质阅读内容供给新成果,是辽宁省全民读书节的重要内容。在今年读书节期间,《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火种——辽宁各地第一个基层党组织建立始末》《战旗》《天晓——1921》等一批有广泛影响力的理论力作及重大历史和现实主义题材文学作品,都将召开新书发布会、作品研讨会、作家创作分享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读书节主题图书《世纪芳华·辽宁颂》,由省内70位作家联袂创作完成,同样旨在讴歌辽宁在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进程中的家国情怀与奋斗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主席滕贞甫在开幕式上这样向观众推荐:“新时代,辽宁作家以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为己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书写了大量反映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精品力作,反映了辽宁发展的生动实践。这本书是向党百年华诞献礼之作,也是辽宁作家记录时代、讴歌家乡的真情之作,更是一部文字优美、风格多样的精品力作,值得一读。”

“爱辽宁读辽版”是本届读书节的一项倡议,也是辽宁省全民读书节一直以来坚持的特色,从辽版图书中读党史,更从辽版图书中读辽宁、爱辽宁。

创新传播形式, 用辽宁人物激发读者共鸣

4月23日18时正式开始的省第十届全民读书节开幕式,首次采用网络、电视、广播全媒体同步直播形式,快手、抖音、北国新闻客户端、北斗融媒、新华社现场云、人民网辽宁频道、央视频等十余家网络平台同步直播,辽宁各级各类新媒体、融媒体同频共振。两个半小时的直播,观看用户数量就已突破700万人次,截至次日12时,开幕式的全网观看量超过1000万人次,有关新媒体产品全网总浏览量突破1亿人次,继辽宁省第九届全民读书节首次采用网络直播形式获得40万人次观看量后,数据大幅攀升,再创新高。

成绩如此亮眼,原因何在?除了内容丰富、组织得当,活动形式与表现方式上的创新也值得分析。

本届读书节,特别设计了“打卡红色地图”“诗词中的辽宁”“美文中的辽宁”“封面中的辽宁”几大项主题活动。这些活动本身就充满了趣味性,再加上开幕式上主持人引领观众围绕这些内容展开的互动活动,特别是几轮有奖答题,有趣又很容易引发辽宁观众的自豪感:“被誉为‘歼-15之父’的是哪一位辽宁人?”“被誉为‘神州第一路’的是哪条公路?”“嫦娥五号所用的月球挖土神器的钻杆及其结构件,来自哪个省份?”“研制出万米下潜‘海斗一号’的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位于辽宁哪个城市?”这些问答题让观众很有参与热情。

文化名家与知名作家的参与,让开幕式既有趣又“有料”,他们分别以“寻书人”“领读人”“解读人”的身份出现在现场和视频连线当中。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蒙,著名学者、作家王充闾,知名作家双雪涛、皮皮,国内知名读书推广人樊登在线分享读书心得,并向网友推荐图书。“时代楷模”、大连海事大学教授曲建武携大学生代表,围绕青年阅读话题与主持人现场对话。人们熟悉的两位辽宁籍网红也出现在了现场连线环节,2020年最火的脱口秀演员李雪琴畅谈自己的阅读心得,因为一副好嗓子而拥有百万粉丝的养鸡农民“守山大叔”深情诵读《沁园春·长沙》,掀起了一波观看高潮。

为本届读书节量身打造的几个音乐和朗诵作品,起到了较好的烘托作用。经典作品诗歌诵读,是读书节的题中应有之义,直播开始前,多位朗诵爱好者的经典诵读,让书香飘荡。大连海洋大学学生的外景诵读《你的名字叫辽宁》,震撼有力,充满青春朝气。开幕式开场和收尾的两首说唱歌曲《从红山到红旗》《少年》,用流行的网言网语,展现辽宁文化底蕴、红色底色、书香气韵,更是瞬间即成网络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