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碳”话题

绿色发展,辽宁大有可为

辽宁日报 2021年04月28日

本报讯 记者胡海林 李越报道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辽宁的发展机遇和路径在哪?4月27日,在辽宁揭榜挂帅科洽会的“科技支撑低碳绿色发展”高端论坛上,与会专家把脉支招。

“实事求是地说,辽宁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任务尚未完成,由于我省重化工、冶金等能源高碳产业占比较重,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之下,将是未来受限制的领域,压力会很大。”辽宁社科院院长李万军坦言,社会各界均要提高产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感。

生态除碳的能力有多大?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所长朱教君提供了一组数据:辽宁森林碳汇占陆地生态系统的80%以上,目前我省的森林资源中中幼林占比约55%,树木越是“青壮年”碳汇能力越强,意味着未来我省森林吸碳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外,通过森林经营、树木品种优化研究,都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路径之一。

终端除碳之外,源头端减排也刻不容缓。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指出,我们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只有30年的腾挪时间,这是最大的困难,建议一方面通过技术革新来推动重化工业等减排,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储能、精细化工等新兴战略产业以及清洁能源。“大家一定要有信心,辽宁的工业绿色发展之路,是有解决方案的”。

辽宁工业客观现状是重工业、石化工业占比较大,虽然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任务艰巨,但并不代表传统的工业优势一定就是包袱。东软集团5G智慧医院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卢朝霞表示,辽宁科技、人才基础优势明显,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比如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对生产全程实时监控,减少废品和流程优化本身就是节能减排。而我们的工业互联网发展,场景优势明显,工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更容易率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