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沈阳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

“我是周总理的小校友”

辽宁日报 2021年04月20日

学生志愿讲解员刘一可在讲解。

本报记者  张  颖

1911年,在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的课堂上,13岁的周恩来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铮铮誓言。

时光荏苒,110年弹指一挥间。在周恩来发出铮铮誓言的原址,现东北育才东关模范学校,一群少年风华正茂,他们感悟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校训,沐浴着“深究而悉讨,慎思而明辨”的学风。他们还通过多种方式将周恩来的少年故事讲给更多人。

我们看到,红色基因在这里传承,更多人在这里接受党史教育。

点位名片

沈阳周恩来少年读书 旧址纪念馆

位于东北育才

东关模范学校校园内

1911年周恩来在这里

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那一年他只有13岁

难忘开学第一课

沈阳市大东区东顺城街育才巷10号,一个闹中取静的场所。古朴的建筑上,写着“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

1910年秋至1913年秋,周恩来在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度过了3年的读书生活。在这里,少年周恩来努力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迈誓言。

现在,这里是东北育才东关模范学校的校址。沈阳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在校园内。

4月1日,记者采访时看到,纪念馆正在修缮中。校园内,矗立着一座周恩来的雕像,他面带微笑,目光炯炯。

“这是国内落成最早的一座周恩来石雕像,1979年由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教授花费大量心血和时间设计完成。这座石雕像高5.2米,重8吨,雕像下的花岗石是毛主席纪念堂转送过来的。”东北育才学校副校长、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馆长葛丽萍向记者介绍。

1978年1月,辽宁省和沈阳市决定修复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当年3月4日旧址纪念馆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建筑面积6810平方米,设有读书教室、序幕厅和三个展厅。其中陈列的文物,有周恩来在校期间的留影、作文、阅读过的书报和写给同学的赠言手迹,以及他在青年时期的留影、所办的刊物和所作的诗歌等。纪念馆陈列反映了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学习生活和早期的进步活动。

“从2004年开始,东北育才东关模范学校的校训改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校的学风改为‘深究而悉讨,慎思而明辨’,这两句话都带有深刻的周恩来的印记。”葛丽萍说,学校将周恩来的事迹融入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将周恩来作为榜样。

采访中,初一年级的姜艾辰激动地说:“去年9月1日,开学第一天,我经历了与以往不同的‘开学第一课’。当时纪念馆正在维修中,但传承多年的学校开学仪式没有中断。初一年级的老师带着新入学的同学们来到纪念馆院内周恩来雕像前,重温学校校训,讲述学校悠久历史,感悟周总理的铮铮誓言。能够成为周总理的小校友,我感到非常自豪。”

在学校,姜艾辰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无论是班会、团会、演讲比赛还是各类征文活动,她讲述了很多学习周恩来事迹带给她的深刻影响。

初一年级的霍梓钦说:“从入学到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学习、生活中,总理的事迹一直激励着我,我要好好学习,坚定理想。”

荣幸当上志愿讲解员

东北育才高中32-1班学生刘一可对沈阳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中陈列的一切非常熟悉,他是纪念馆的学生志愿讲解员。刘一可告诉记者,他两年多的志愿讲解服务,都是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完成的。全校共有20名志愿讲解员,他们自己组建交流群,在群里交流服务时间安排,分享讲解心得。只要有参观团体,他们便会自行协调时间,进行义务讲解。

同为志愿讲解员的武姝辰也是东北育才高中32-1班的学生,她加入志愿讲解员团队是受学长的感染。2019年,该校与新民一所学校组织活动,武姝辰在参观时聆听学长的细心讲解,其中有关周恩来对中国教育的论述让她很受鼓舞。

“周总理在13岁的时候就有那么深刻的见识,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我认真学习。”武姝辰说。2020年,东北育才学校举办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2周年活动,武姝辰参加了绘画比赛项目。从报名参赛到最后完成绘画作品,武姝辰用了近3个月的时间。她选择的周恩来戴着群众送花环的素描像,最后获得了一等奖。但她仍然觉得自己的作品没有体现出周恩来像松柏一样坚韧挺拔的气质。

葛丽萍说,能够成为纪念馆的志愿讲解员对全校的孩子们来说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学校有严格的选拔程序,这些孩子不仅品学兼优,还要在更多方面表现得非常突出,并且能带动身边人一起进步。

“每有重大活动,就到了这些志愿讲解员展现自己的时候,他们可以用中法日三门语言向参观者介绍展馆的陈列品和资料。”葛丽萍说。

同伴是最好的榜样,在这些志愿讲解员的引领下,学校的其他学生也受到了鼓舞和触动,纷纷报名参加志愿讲解。

周恩来少年在沈阳求学阶段是他光辉一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他日后投身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东北育才东关模范学校的教学楼一楼走廊墙壁上,一块黑色板子上清晰地刻着一篇作文《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感言》,这是1913年周恩来在该校就读时写下的作文。

“这是现在留存的周恩来最早的一篇文章。”东北育才东关模范学校政治老师赵倩说。

这篇文章在奉天省教育品展览会上展出,同年收集在《奉天教育品展览会国文成绩》一书中。后来上海进步书局在收集全国模范作文时,又将此文编入《学校国文成绩》一书中。该文抛弃了旧八股的文风,立意新颖,言简意赅,论说精辟,以新思想贯穿其间,主张:“注重道德教育,而辅之以实利美感,更振之以军国民之精神。”

此文获得教育界很高评价。奉天省有评语:“教不如此,不足以言教;学不如此,不足以言学;学校不如此,不足以言学校;文章不如此,不足以言文章。”《学校国文成绩》一书的评语为:“衔华佩实,左宜右有。”

东北育才东关模范学校的学风“深究而悉讨,慎思而明辨”就来源于这篇作文。赵倩说,学校的学生都能流利背诵这篇文章,每次上课之前,学生会齐声背诵这句话。

送展进社区入学校

目前,沈阳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已经与沈阳市21所学校建立周恩来历史文化研究共建学校,送展进社区、送展入学校。

纪念馆充分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专题展览,使其成为党员接受党史教育的重要平台。东北育才东关模范学校的学生受到教育的机会更多。赵倩说,学生们都以周恩来为榜样,以“一物不知,学者之耻”为准则,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东北育才东关模范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开设更多的励志教育课,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自发组织成立的“周恩来青少年思想研究会”以周恩来的红色基因为核心,研讨青年学子如何在未来社会找准位置,施展才华。

东北育才东关模范学校“周恩来青少年思想研究会”会长刘天浩说:“研究周恩来青少年时期的思想,就是要寻找既有的与新兴的,个性的与共性的,浅显的与深刻的,当代青年价值观与周恩来革命精神的契合点。”

“这个研究会是学生们组织的社团活动,面向所有学生选拔。”赵倩说。

在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党史教育方面,沈阳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组织面向初高中生开展读原著、写体会读书征文;面向小学生开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手抄报比赛等活动,赓续红色基因,展现新时代育才学子立志向、爱学习、爱祖国的良好精神风貌。

纪念馆常年开展的“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活动,作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的长期工作,向中小学生免费发放纪念馆宣传资料,每年接待参观学生及家长上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