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农科院驻村工作队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共同致富——

村里借来“实验室” 村民变身“技术员”

辽宁日报 2021年04月19日

本报记者 王卢莎

“这菌棒上的菌丝发出来了。”4月12日,宽甸满族自治县大西岔镇北江村农民黄志臣看到菌丝覆盖在天麻菌棒上,满脸喜悦地对记者说,“驻村工作队给俺们带来了项目和技术,帮助俺们走上了致富路。”

2014年起,丹东农科院驻村工作队先后在宽甸县大西岔镇北江村和振江镇西江村驻村。2015年年初,在队员黄宇祥提议下,由北江村党支部牵头建设蓝莓基地,由村集体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持有股份,按股分红。随后,占地4公顷的蓝莓基地及配套冷库相继建成,如今共实现收入28万元,不仅村里建档立卡户摆脱了贫困,村集体也摘下了“穷帽子”。

北江村2组村民周景梅家的好日子,就得益于村里的蓝莓基地。站在修整一新的新房前,老人开心地笑了:“现在,俺也成了‘股东’,年年都能拿分红。以前的破房子四面漏风,现在翻新了,还做了墙体保温。屋子暖和了,俺的心里也暖乎乎的。”

2019年,驻村工作队的3名队员从北江村调整到西江村。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工作队员发现西江村的木棒和树叶资源极为丰富,具备栽培中药材天麻的优势。队员们与村“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商议,在西江村开展天麻有性繁殖与室内无土立体栽培示范项目。丹东农科院出资2万元专项支持,并请专家为当地种植户进行讲解。

“驻村工作队的老师把天麻有性繁殖与室内无土立体栽培示范项目的‘实验室’搬到村里,俺们一边学一边跟着老师研究、摸索种植天麻的新技术。”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黄志臣,如今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技术员”。“真没想到,靠天吃饭半辈子,到老了还有了新工作。”

自从开始天麻栽培示范项目,驻村工作队员在相距百余公里的凤城市、北江村、西江村之间来回奔波,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问题。在他们的带动和指导下,西江村农户已经开始小批量试验性栽培,2020年就有了收获。

“待技术稳定后,在西江村进行大面积推广,不仅可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还会为当地农民带来持续丰厚的收益。”黄宇祥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