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史冬柏
4月1日,由东北大学、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主办,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承办的“‘十四五’: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专家座谈会在沈阳举行。来自全国政协、国家相关部委、国家级智库、东北地区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50余人出席座谈会,围绕“十四五”时期东北振兴的形势与要求、机遇与挑战、问题与对策等展开深入研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时期要有新突破等重要指示,为东北振兴发展确立了新目标、寄予了新期望、注入了新动力。因此,应紧扣“新突破”,在以下主要方面主动谋划、主动作为。
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营商环境建设新突破是决定东北振兴成败的关键,应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数字政府,通过推行网上审批、网上服务,提高行政效率,打造最大限度吸纳国内外先进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良环境。要全面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切实降低市场主体运行成本,强化基础性制度保障。
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突破。“十三五”时期,东北地区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开启新征程,要立足新发展阶段,着眼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继续加大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力度,做好“加减乘除”法,推进市场主体变革和企业质量变革。要将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作为深化国企改革的突破口,加大国有资本在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以及公共服务领域的布局,加大国有资本对战略性、前瞻性行业的投入,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推动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要以扩大开放倒逼改革,形成东北经济转型新动力。通过对外开放促进体制机制转换,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新发展格局下,东北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优势可遵循“五个融合”路径,即推动国内国际市场融合发展、出口和进口融合发展、对外贸易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融合发展、贸易和投资融合发展。要依托独特地理区位条件,加快东北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探索建立东北亚地方政府间沟通协调机制,努力构筑东北亚经济圈,形成重点面向东北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开放新局面。在扩大开放进程中,要坚持“五大安全”定位,处理好发展和安全、发展和开放、开放和安全之间的关系。
推动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要加强东北地区的整体性谋划,在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开放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强协调,形成整体优势,释放整体效能。要进一步完善区域协调机制,加强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形成错位发展的有效分工格局,促进资源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着力解决产业结构趋同问题,增强不同地区经济互补性。要强化政府间协调,消除区域内市场壁垒。在协调发展过程中,要突出中心城市战略,强化中心城市增长动力源作用,注重发挥中心城市、城市群、都市圈、经济带等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加快东北经济一体化进程,更好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推动产业调整取得新突破。东北地区具有良好的智能制造产业研发能力和发展基础,应积极发展智能制造产业,以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强化赋能增效,用数字经济引领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在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领域的投资,通过数字经济发展倒逼经济转型,构建现代化智能化生产流通体系,催生新型数字产业。
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绿色制造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要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化转型。做好产业的顶层规划和制度安排,通过科技赋能和产业融合,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适应消费结构绿色转型大趋势,依托消费结构升级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着力打造绿色金融、绿色旅游等,建立健全完整的低碳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