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 微评WEIPING

辽宁日报 2021年04月01日

编者按: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2020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报告认为,2020年是网络文学的分水岭之年。网络文学内部正在发生质变,由此网络文学正式迈入精耕细作与创新拓展并举阶段,网络文学IP化的探索也进入新阶段。对于网络文学呈现的新变化,听听评论家们怎么看。

网络文学离经典阅读的 纵深段位还有距离

刘恩波

身在网络文学之外,看网络文学就是看热闹。人家风风火火,云卷云翻,知道自己落伍了。但心里祝福这新生事物的不断更新换代,用燃烧的热情搅动一个网上冲文学之浪的活跃时代的到来!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06亿,占网民整体的46.5%。尤其在“宅经济”推动下,数字阅读市场稳步增长。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网络文学“Z世代”势力崛起,年轻化趋势明显。

所谓“Z世代”,是流行欧美的时尚用语,指的是出生于1995年至2009年之间的新生群体,他们深受互联网新潮流的洗礼和裹挟,与从前各个年龄层级上的阅读和接受群体形成明显的识别区间。经过全网搜索,微博、B站、贴吧等,都能发现他们的话语踪迹。时尚化、娱乐化、片刻消费、瞬间即兴买单、追踪奇幻题材……都构成了新一代网络文学阅读的集束化效应。

热潮滚滚,若冷静观察,我觉得网络文学离经典阅读、纸质阅读的纵深段位,还有相当距离。文学可能是即兴短时消费,但构成传统和精神价值的东西,就必须是经过时间的淘洗和塑造才能流传下来的。

有许多伟大的作家和伟大的作品不是给时尚人群准备的,“为无限的少数人写作”,这在经典作家的心理意识和精神层面,都是有目共睹,值得尊敬的。

当然,网络时代开启的文学接受和阅读,已经完成了技术和数字意义上的全面更新换代,越来越多的年轻受众,会开启属于他们自己年龄段的生命符号和精神密码。

传统和经典文学阅读在热潮之中,受到一定冷落是必然的,但是两者各有领地,分庭抗礼,各有千秋,不必因为喜欢这一个,而讨伐那一个。文学之道,在于兼容、包容、共享。

主体年轻化

与原创思维的提升

刘艳妮

日前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显示,网络文学受众从80后、90后逐步更迭为95后、00后,2020年阅文集团新增网文作家中95后、00后占比近八成,新锐势力崛起,年轻化趋势明显。

一方面,95后、00后是深谙网络文化的一代,他们擅长用网络思维生产活力内容,并一定程度上引领文化潮流,催生了“稳健”“思想迪化”等新的网络流行语,凸显了网络文学话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伴随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他们年龄层相近、成长经历相似,在价值观念、阅读兴趣、消费习惯等方面契合度更高,通过网文媒介也更易找到彼此间共通的文化元素,实现情感共鸣,有利于保持作者与读者的黏性关系。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前网络文学抄袭、版权纷争依然不断,知名网络作家多年后公开道歉、《科幻世界》银河奖征文作品抄袭、“新概念”获奖作品抄袭等,这些抄袭事件为崭露头角的95后、 00后敲响了警钟。他们的创作土壤具有天然优势,年轻作者更具创作活力,可塑性更强,但提升原创思维、自觉维护版权才是创作出优质内容、获得长足发展的先决条件。

单从创作主体来看,一部分年轻作者的版权意识还较为薄弱,在利益驱使与侥幸心理作用下急于实现创作梦想,最终酿成抄袭恶果。网络文学缺乏有效的“查重”技术,把关难度大,这是文学网站、出版方以及职能部门亟待解决的难题,是保障优质内容源头、促进网络文学良性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作者提高自身修养与版权意识的职责所在,这事关个人创作,更关乎新增主体的创作态势与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