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春红 本报记者 蔡晓华
“再有十来天就能摘果了,照目前的情况看,一个棚至少能结500公斤果,按照去年的市场价算,能卖3万元。去年,我还更新换代了0.6公顷露地蓝莓,两项加一块儿,收入还能再上一个台阶。”3月27日,宽甸满族自治县虎山镇夹河村村民刘旭海告诉记者。走进刘旭海家的蓝莓暖棚,眼前一派生机盎然。刘旭海和老伴儿正在疏果,看着挂满枝头的蓝莓果,老两口难掩笑容。
刘旭海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扩大柞蚕养殖规模,2015年实现脱贫。2016年,虎山镇大力发展蓝莓产业,在镇村和帮扶干部的鼓励下,刘旭海将自家的0.4公顷土地种上蓝莓,转年实现增收2万多元。
小小蓝莓果,如今成了农民致富的“金果果”。在虎山镇,像刘旭海这样通过发展蓝莓产业脱贫致富的贫困户还有很多。截至目前,虎山镇发展蓝莓种植面积466公顷,120多户贫困户发展起蓝莓产业,200多名贫困人口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有力促进了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持续增收。
虎山镇位于鸭绿江边,这里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腐殖质丰富,非常适宜蓝莓生长。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蓝莓为主导产业,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建设为平台,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稳步扩大蓝莓种植面积。
虎山镇积极推广蓝莓产业扶贫模式,利用市县扶贫资金、帮扶单位帮扶资金、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建设蓝莓大棚40栋,栽植露地蓝莓10公顷,一部分大棚以出租方式经营,一部分大棚由村里成立公司自主经营。目前,虎山镇发展蓝莓温室大棚146栋,种植户近千户。仅蓝莓一项,就带动全镇2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增收4000余元。
为提高蓝莓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虎山镇于2019年成功注册“虎山有礼”品牌。因果质良好、口感佳,当地蓝莓远销北京、上海、广东、黑龙江、陕西、山东等省市。
“随着蓝莓产业的发展壮大,一批产业大户逐渐走向成熟,带动了周边农户通过发展蓝莓产业实现增收,使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虎山镇党委书记姜彦成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