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辽宁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我省全面推进健康辽宁建设,积极推动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加强重大疾病防治,落实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措施,完善疫苗全程追溯管理系统,提升预防接种服务水平,推进癌症等慢性病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
强基层建高地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安全,不仅希望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就医更舒心、服务更体贴。
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实施卫生健康“强基”行动,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持续改善医疗服务,紧扣“强基层、建高地”目标,在打造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方面取得新突破。
卫生健康“强基”,先要建强机构。全省建强4000所高标准村卫生室和2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100所社区医院;打造40个高水平县域紧密整合型医共体,全面提升牵头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75%。同时,加强基层卫生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组织开展基层卫生人员业务培训,优化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体系,进一步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人员待遇,积极推进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工作,鼓励和保障高校毕业生扎根乡村、服务乡村。
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上,我省明晰了“补短板、强优势、提水平、建高峰”的工作思路,确定了中国医大一院和盛京医院“强强联合”,创建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明确了以沈阳为核心、大连为支撑,“1+X+N”模式创建专科类区域医疗中心的总体布局,计划利用3至5年时间建设若干高水平专科和4至6家国内一流高水平医院,推动全省疑难重症诊疗能力全面提升。
今年,我省将完善委省共建机制,落实支持政策,对标国内先进水平,全力争创呼吸、传染病、创伤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启动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引导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
“十四五”时期,我省将组织开展中医药服务体系提质升级、杏林人才培养、中医药创新能力提升、中医药产业振兴、中医药文化传承海外交流五大行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设中医药强省。争创国家中医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启动省级中医区域诊疗中心建设。
强化数字赋能
让患者少跑腿
推动数字化为医疗卫生领域赋能。“十四五”时期,我省将大力实施“数字健康、智慧医疗”战略,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流程创新和再造,优化升级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增强优质医疗服务资源供给,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和效率,让群众充分享受到数字时代的红利。
推动居民电子健康卡的深度应用,将在全省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实现看病就医“一码通用”;大力发展远程医疗、推动互联网医院建设,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无缝连接,预期在“十四五”时期,全省建成50个高质量互联网医院。打造智慧医院,推进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实施预约诊疗制度,预约号源投放率达到70%以上,实施“健康辽宁影像云”等一批普惠性的数字化项目,方便群众转诊和远程会诊。
提升“数字抗疫”能力和水平。通过深入实施“1个平台+3个核心系统”数字防控工程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重大疫情的早期发现和精准防控,为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和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持。
大力促进数字健康产业发展,培育智慧健康新业态。针对卫生健康领域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复杂疾病的重大挑战,将数字化技术融入疾病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养老等各个环节,力争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医用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多个领域实现创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