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辽宁第一个党支部旧址

小院党课开讲

辽宁日报 2021年03月26日

中共沟帮子铁路支部纪念馆。

中共沟帮子铁路支部第一任书记欧阳强用过的生活用品。

本报记者 贾知梅

开篇的话

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要求全党同志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百年党史历程,点点红色印记,这些印记留存至今,仍在放射光芒。

从3月中旬起,本报启动全媒体策划《红色百年》,记者奔赴全省14个市,走进党史教育基地,通过蹲点式采访,探寻党史教育基地丰富的教育实践,讲述全省人民从党史中感悟真理力量的学习热潮,展现全省人民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昂扬姿态和具体行动。今天刊发第一篇《小院党课开讲》。

列车疾驰而过,长长的铁轨伸向远方。

古色古香的沟帮子火车站,车来车往。从火车站向西几百米,走进一座由4幢老式平房围成的古朴的长方形院落,到达记者此行的目的地。1924年,辽宁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沟帮子铁路支部诞生在这个普普通通的小院里。

站在这里,记忆的列车载着我们回到了往昔。

沟帮子火车站是山海关外较大的枢纽站。当时,大量铁路工人和产业工人聚集于此。有了党支部,铁路工人的“花红”斗争,维护工人合法权益,就有了坚强的组织领导。

97年过去了,辽宁这片黑土地上,党支部的数量已经发展到14.6万个。

在旧址上修缮的中共沟帮子铁路支部纪念馆,现已成为党史教育的重要基地。

内容生动的讲堂

称纪念馆为小院,着实形象。在中共沟帮子铁路支部旧址上修缮的纪念馆,周边居民楼环抱,4幢平房围成的长方形院落分为4个展厅,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左右。

历经近百年的中共沟帮子铁路支部旧址,青砖红瓦尖顶的平房保留了原始的样貌,屋外的木质廊柱被完整地保存下来,院内几棵丁香古树树干蜿蜒遒劲,枝条茂密纷垂。

“小院落讲述着大故事。这里是辽宁第一个基层党组织所在地,也是东北铁路系统第一个党支部的所在地。” 中共沟帮子铁路支部纪念馆馆长孙一楠的讲述,带着辽西口音。

1924年,在中共沟帮子党小组基础上建立了中共沟帮子铁路支部,欧阳强任书记。在这里,党领导铁路工人进行“花红”斗争,维护工人合法权益,推动工人运动发展。

当时,京奉铁路是贯通关内外的咽喉要道,而沟帮子是京奉铁路关外段较大的枢纽车站,这里聚集了有先进思想的产业工人。

纪念馆里设计了一个沙盘,能够看到,当时沟帮子铁路党支部的工作辐射北票、锦州、通辽、新立屯、彰武、大虎山、皇姑屯、营口等地,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

这是一座讲述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讲堂,将这里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我们从革命历史和英雄事迹中汲取力量和智慧。2016年,沈阳铁路局在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辽宁省委的领导下,对中共沟帮子铁路支部旧址进行全面修复。

为了真实还原那段历史,纪念馆工作人员到上海、北京、哈尔滨、沈阳等地查阅资料,去了全国很多纪念馆、档案馆、党史研究室等单位,一点点研究党史。

“中国共产党支部发展历程的展厅内容,我们一条一条地翻阅党章,梳理出中国共产党支部发展史。这个展厅在全国的展馆中也很有特色。这一党史内容,我们要通过党课的形式,更广泛地传承下去。”孙一楠说。

如今,小院讲堂内容已成体系,包括中共沟帮子铁路支部、党支部发展历程、党支部制度建设、党支部典型引领4个展厅。一幅幅图片、一行行文字,带给观众强烈的心灵震撼。革命先辈的事迹,洗涤我们的心灵;百年党史的精神图谱,激励我们前行。

全情投入的义务讲解员

做一名义务讲解员,是杨玉峰一生中的大事。

“1947年,曾担任中共沟帮子铁路支部第一任书记的欧阳强,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在狱中,敌人严刑拷打,逼他招供。但欧阳强斩钉截铁地拒绝了。1948年4月,欧阳强在广东乐昌壮烈牺牲,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他为什么能够大义凛然?因为他的心中,有崇高的政治信仰!因为他的心中,秉持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其实,他当时只要在悔过书上按一个手印,就可能不被杀害,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这是信仰的力量!”

讲到这里,71岁的杨玉峰声音哽咽。

2011年,从锦州车务段沟帮子车站退休后,杨玉峰任锦州车务段关工委副主任。为了当好讲解员,初中文化的杨玉峰,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凭着毅力和执着,写出了1万字左右的纪念馆讲解词。

刚刚确认这里是中共沟帮子铁路支部旧址的时候,房子还没有修缮,杨玉峰就急于向大家讲解了。那时,杨玉峰绕着院子外围讲党史成为当地一道风景,也让人们认识了“铁路的老杨头”。至今,他已经为123个单位、3500多人进行了340个场次的宣讲。

他说:“我这一生感到最自豪的事,就是参与中共沟帮子铁路支部旧址修复工作,当纪念馆的义务讲解员。”他常常惊叹那种精神、那种力量!他说,人若没有精神就像身体缺钙一样。

他在这件事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心血。为了收集当年战斗在沟帮子铁路党支部的革命先辈的史实,杨玉峰拜访了当地多名80岁以上当年参加过工人运动的老工人,到辽宁省档案馆调阅档案,查阅北镇的县志以及相关文献资料,查找了13篇历史文献,复制了20多张老照片。他寻访已故老工人的家属,获得了当年开展“花红”斗争情况的线索。这些珍贵的历史印记和大量有价值的资料,让红色记忆更加清晰起来。

越来越多的参观者

一次心灵的洗礼,这是走进这个小院后许多人的感受。

孙一楠的办公桌上,有一张预约参观的表格:3月23日,锦州市社科联党员参观;3月24日,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关工委党员参观……

进入3月,省内外预约参观电话不断打到纪念馆。孙一楠说:“纪念馆地方小,接待观众有限,没怎么向社会宣传,很多参观者是听别人介绍来的。”

他给记者看参观人数统计表,说:“从2017年开馆至今,有6万多名党员群众参观学习,如果没有疫情影响,人数会更多。”

在铁路系统内,开展了别有特色的“文化列车”党史学习教育。“我们的文化列车从沈阳铁路局党校阜新校区出发,共10个车厢,每次8组学员200余人。”孙一楠介绍说,在车上的两个小时,有与时俱进的党史教育课。党员从沟帮子火车站下车后,扛旗列队进入纪念馆,每个展厅由一名专职教师进行培训。

不仅省内一些单位预约前来参观学习,南开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工业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省内外高校也由老师带学生组队前来。

迥异于大多数纪念馆,在第三展厅,记者看到,里面还有讲台和许多课桌椅。在纪念馆,还会举办党员教育培训、党员面对面交流座谈的活动。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参观者留下了感动。

杨光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阜新车务段团委书记,从小时候起,他便经常来参观,每次都有不同感悟,“每一次参观后,我都心潮澎湃,我们一定要当好接班人,教育青少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杨光说。

孙一楠说,他很幸运能接触到这一工作,“以前,我在绥中火车站当党支部书记,对党史没有这么深入研究过。通过学党史,我的认识水平提高了,回过头来处理工作,方法会更好更多一些。”他感慨万千。

采访完,路过院中的丁香树,孙一楠停下了脚步,他说:“等过段时间,这些丁香树都开花了,满院飘香,美极了!”小院里花香四溢,飘进人们的心田,小院里的党史故事更会让人们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