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产业发展 巩固脱贫成果

宽甸强村富民之路越走越宽

辽宁日报 2021年03月26日

本报讯  记者蔡晓华报道  3月22日,在宽甸满族自治县虎山镇太平川村的蓝莓大棚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孙长平和妻子迎着春日暖阳剪枝、施肥,忙得不亦乐乎。“这几年,俺家的收入一年一个样,从原来的2000元涨到去年的2万元!俺要把蓝莓种出名堂来,让家里的生活达到小康。”望着长势喜人的蓝莓树,孙长平信心满满地说。

宽甸县通过实施精准扶贫,越来越多像孙长平一样的贫困户摆脱了贫困,向小康路迈进。截至2020年年底,宽甸县106个贫困村全部销号,4528名年人均收入5000元以下贫困人口全部达到5000元以上,建档立卡的3.88万人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

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宽甸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定点帮扶贫困乡镇、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三个一”定点帮扶机制。5年来,全县以发展产业为基础,统筹各类资金2.1亿元,在106个贫困村落实特色设施农业、旅游、光伏电站等集体产业项目281个,实施“飞地”项目44个,贫困村集体收益明显增加。同时,深入推进“鸭绿江畔党旗红”工程,打造特色鲜明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生产基地53个。大力发展电商扶贫,在10个乡镇设立电商中心服务站,179个行政村均成立了服务网点。

在加强产业造血的同时,宽甸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整合全县各方面资金和项目,优先向贫困村倾斜。截至目前,全县完成村组路面硬化904公里,新建和完善贫困村文化广场51个、标准化卫生室106个。2016年至今,完成C、D级危房改造4898户。实施农村饮水扶贫解困工程51处,惠及14个乡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全县贫困群众从“缺保障”跨越到“有保障”。

今年,宽甸县将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