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姜义双报道 无人机飞防作业、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控、秸秆还田、“五指分类法”处置生活垃圾……春耕在即,铁岭市各级农业专家纷纷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学习运用各类先进的黑土地保护技术。
近年来,铁岭市委、市政府站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依照生态优先、用养结合的原则,管建并举,通过实施严格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推行保护性耕作、整治面源污染、建设高标准农田等措施,为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拉起了一道道“防控网”,促进了黑土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地处“黄金玉米带”的铁岭拥有丰富的黑土地资源,其中耕地面积达995万亩。多年来,在传统种植模式下,土壤肥力、抗旱能力下降明显,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严重。为此,铁岭市多措并举,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特殊制度,将995万亩耕地全部纳入黑土地保护范围,除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让永久基本农田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占用永久基本农田。
铁岭市积极承接中央、省保护性耕作项目,通过项目资金支持,面向农民开展大量宣传培训。农业部门通过保护性耕作现场会,农机合作社通过示范,带动广大农民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同时,积极推动政府、农机专业合作社与科研院所合作研究新技术。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省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中心等共同在铁岭开展保护性耕作可行性模式对比研究,在铁岭县落实10公顷实验田,开展秸秆粉碎掩埋还田免耕种植等4种技术模式对比,为大规模推广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
近年来,铁岭市积极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印发行动方案,指导农民合理施肥,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同时,通过建立水稻、玉米绿色防控示范区,推广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玉米螟,性诱剂诱杀,杀虫灯诱杀等化学农药替代技术,替代剂量大、效果差、病虫抗药性风险高的老旧农药品种;通过建立设施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区,示范推广太阳能热消毒技术等十余种蔬菜病虫害防控技术模式,全市主要农作物农药使用量连续3年零增长。
为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铁岭市农业农村部门规划建设了昌图县百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带动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迈上新台阶。统计显示,2019年、2020年铁岭市先后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0.78万亩、28.3万亩,今年争取完成90万亩。
“十四五”时期,铁岭市计划投资48.5亿元,完成黑土地保护面积70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