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扩增量提质量
稳住外贸“基本盘”
作为对外开放工作的重要方面,对外贸易既与国际市场高度结合,也与国内产业链和整个经济体系高度融合,因此“稳外贸”也成为支撑我省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力量。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外贸发展要在新发展格局大背景下找准定位、谋划思路。总体来说,我省将坚持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并举、进口和出口并举、外贸和内贸并举,实现“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更好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稳住外贸基本盘。
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聚焦外贸的数量规模和质量效益要有提升,我省将继续实施外贸“双量增长”计划。要加快培育壮大全省外贸企业群体,目标是今年全年新增有实绩进出口企业超过450家。要建立重点外贸企业包保责任制,发挥重点外贸企业的拉动作用。为更好落实外贸“双量增长”工作,省商务厅将其纳入各市绩效考核,定期组织调度。
以新业态、新技术拓展稳外贸的新路径,是未来五年我省的工作着力点之一。我省将推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跨境电商综试区、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还将进一步加强综合保税区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各类园区作用,大力发展转口贸易和加工贸易。
近年来,我省及时出台的各项稳外贸政策发挥了实际效果。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商务部门积极协调政策、做好帮扶工作,支持外贸企业渡过难关。今后,我省将持续加强外贸企业的政策服务,全面落实国家和我省已出台的稳外贸政策,研究出台新形势下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确保政策惠企。我省还将进一步发挥财政扶持政策引导作用,落实财政、信保、金融等政策,激励企业做大贸易规模,提升外贸发展能力。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正式签署,为我省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为此,我省正加快建立全省推进落实RCEP工作机制,会同相关部门深度研究相关规则,建立关税减让台账清单和综合服务平台,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提升我省与RCEP成员国的经贸规模。
强载体畅通道
建设开放“新高地”
商务工作联通内外、贯通城乡、对接产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我省将坚持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统筹投资贸易通道平台建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深化东北亚地区的开放合作,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在稳健推动对外投资合作方面,我省将推动企业参与国际产业链重塑,投资并购国外优质能源、资源和技术产业;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提质增量;落实对外投资合作备案报告制度,建好省市对外投资台账;促进对外承包工程转型升级,带动产品和设备出口。
在畅通国际贸易通道方面,我省将有效提升“辽满欧”“辽蒙欧”等贸易物流国际大通道的建设和国际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莫斯科别雷拉斯特物流中心建设,提升辽宁中欧班列境外集散能力和物流服务水平。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务实合作,积极引导外贸企业利用中欧班列发展对外贸易。
作为引领我省新一轮扩大开放的核心载体,自贸试验区和经济开发区未来将承担更多职责和使命。我省明确提出,未来要以更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和经济开发区。
在自贸试验区建设方面,我省将制定《辽宁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方案》,全面谋划新一轮试点试验任务;出台自贸试验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激发市场活力,积极引进一批外贸、外资企业入驻发展,加快优质外向型产业发展;紧扣企业发展需求开展制度创新,发挥省市制度创新团队作用,深入一线企业单位,坚持问题导向,再推出一批“辽字号”改革创新经验和实践案例。
在经济开发区建设方面,我省将按照一个县(市)区一家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的原则,有序壮大全省经济开发区队伍,力争“十四五”期间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数量达到120家左右;按照“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总体要求,优化区域布局,引导优势资源要素向经济开发区集聚,形成各具特色、差异化发展的经济开发区发展格局;围绕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培育壮大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构建全省多元互动的产业体系;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着力点,加快把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体制机制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