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把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

党建引领发展壮大致富特色产业

辽宁日报 2021年03月19日

新邱区鑫源养殖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程露海(左一)到肉驴养殖场检查指导。

果树专家冯艳玲(左四)在阜新县西大八村向种植户传授葡萄培育管理技术。

本报记者 王云峰 文并摄

在彰武县四堡子镇冷家村肉羊养殖合作社,饲养人员正在一边忙着给羊群添料,一边观察肉羊的长势。整洁的羊舍里近300只母羊膘肥体壮,100余只幼羊活蹦乱跳。一只小羊羔正吸吮母羊的乳汁,时不时发出满足的咩咩声……俨然一幅特色养殖业绘就的幸福画卷。3月16日,在村“两委”换届中连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高海军对记者说,冷家村肉羊养殖过去一直存在规模小、不集中、效益低的问题。近年来,该村通过“党支部、互助社、合作社+农户”的“3+1”形式壮大了肉羊养殖业。肉羊养殖合作社项目去年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分红15.4万元,为村集体增加收入45万元。“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冷家村将进一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让养殖户学习更多养殖知识,统一销售服务,快速壮大这项致富产业。”高海军表示。

2020年底,阜新市现行标准下97340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要求,阜新市今年先行一步、率先出招,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有效举措推进乡村振兴,逐渐探索党建引领发展壮大致富特色产业之路。

做好村“两委”换届“后半篇文章”,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阜新市坚持把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注重选优配强带头人,做好村“两委”换届“后半篇文章”,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2020年,阜新市对村党组织运行状况开展集中调研排查,对研究确定的62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制定“一村一策”整顿方案,确定联村县级领导52名、包村乡镇领导61名、驻村第一书记62名,结对机关60个,实行挂牌督战,在规定时间全部完成整顿。

在此基础上,强化基层基础保障。全市619个村的村干部基本报酬、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和党建工作经费合计均达14万元以上。建立村级后备力量储备库,储备后备人才3212人,为村级带头人队伍提供了“源头活水”。深入开展“党建+乡村振兴”“党建+金融助力”等活动,进一步推进党建引领富民强村和乡村振兴。

今年初以来,阜新市将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作为重点,在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任务的基础上,实施乡村振兴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工程,按照市委提出的胸装一颗红心、绘就一张蓝图、凝聚一股干劲、心怀一片真情、严守一条底线、考核一表统揽“六个一”工作要求,组织开展红心铸魂、蓝图引航、激发干劲、倾情为民、严守底线、真督实考六个专项行动,以高质量党的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

为了引导党员干部积极投入到乡村振兴中去,阜新市着力强化对乡村一线干部的培训,共举办专题培训班16期,培训学员7320人,实现对乡镇干部、村党组织书记和选派到乡村工作干部培训全覆盖,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干部综合素质和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能力。同时,该市持续加强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建设,在精准选派干部的基础上,注重干部考察,将考察识别干部的“探头”延伸至工作一线,通过现场检查、随机抽查、暗访督查、对标核查,全面了解掌握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的表现情况,激励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担当作为。

“真没想到,我被提拔重用了。”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建设镇原党委书记宫文波激动地说。宫文波采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做法,推动全镇95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率先实现脱贫,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步伐。由于在基层一线推进工作中有思路、有招法,业绩突出,宫文波日前被任命为阜新市委、市政府信访局副局长。

阜新市各级组织部门坚持在乡村振兴中考察识别优秀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干部,加强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并将考核情况反馈给派出单位,考核结果作为评先选优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目前,已有4名同志由正科级提拔到副县级领导岗位,激发了广大干部在乡村振兴中的干事创业热情。

创新帮扶形式,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老百姓日子好了、村里富裕了、活动场所更宽敞了,这些多亏咱机关单位、专家人才,‘集团帮村’领导几天时间就帮我们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吃水难题,‘千千结’支部长期与我们开展互学互帮互促活动,金融助理帮助解决贷款问题……”阜新县平安地镇莫古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于金锁说。

阜新市通过“集团帮村”工程、“千千结”活动、选派金融助理全覆盖等创新举措,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参与乡村振兴的工作局面。

推动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在“集团帮村”工程中,由市级领导带队,市直单位和重点龙头企业为成员,组建10个帮扶集团,每个帮扶集团结对帮扶1个村。目前,共解决帮扶资金44183万元,实施帮扶项目789个,惠及农户1.5万户。

在“千千结”活动中,阜新市组织千个市、县(区)直机关党支部与村党组织“结对子”,抓党建、谋发展、引项目、促振兴。活动开展以来,共为乡村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办好事实事1352件,协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573万元。

阜新市还在全省率先开展从农信系统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担任金融助理工作,先后分三批选派263名驻村金融助理。通过开展入户走访、普及金融知识等工作,设计出“涉农创业贷”“快捷贷”“金信致富带头人贷款”等独具特色的金融产品,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外部帮扶条件只有与内生动力结合起来,才能结出推动乡村振兴的硕果。阜新市积极引导乡村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以“集体经济千村示范”建设为重点,充分运用土地确权成果,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通过开展土地确权,阜新市溢出村集体土地95万亩,仅此一项增加村级集体收益3650万元;大力实施村集体经济扶持村项目,近两年共确定集体经济扶持村137个,落实各级财政扶持资金6850万元;通过采取资源开发、产业带动、土地经营和乡村旅游等“十大强村模式”,推动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产生经营性收益517.12万元,不断增强村级组织发展和自我保障能力。

截至目前,阜新市619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617个。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与村干部绩效奖励挂钩制度,明确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政策,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结合村干部工作实绩和考核结果,严格执行“四议一审两公开”决策程序,对集体经营年收益较高的村干部给予绩效奖励,充分调动和激发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