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发挥法律职业群体在“八五”普法中作用

辽宁日报 2021年03月18日

丁 鹏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章中明确提出,实施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在具体普法宣传工作中,必须全面贯彻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体制机制,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道德教育、法治实践相结合,普法责任与部门协作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认真落实“普法责任制清单”,严格履行“谁执法谁普法”的责任制度,确保全面完成“八五”普法任务,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法律职业群体作为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发挥普法作用方面具有优势条件,应积极参与到“八五”普法规划工作的实施中来,为辽宁法治社会和法治文化的构建贡献智慧和力量。

发挥专业服务作用,将普法理念融入自身职业角色。法律职业群体的执业活动,与公民、企业、政府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民事行为、行政决策、市场活动等紧密联系。法律职业群体可以通过自身的法律服务,将业务领域中的基本法律常识、最新司法动态、风险防范策略等知识、经验、技能讲授、传播给社会,“寓教于专”“寓普法于服务”,积极采用以案释法、以案说法等方式,让公民个体、市场主体、相关部门公职人员等通过鲜活的事例,了解知晓法律规定、程序规则和司法裁判的理念,通过对常识常理的宣传和解析,引领社会各界树立讲规矩、守法则、尊法律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理念。

发挥参与协同作用,将便民服务融入普法工作实践。法律职业群体需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参与法治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参与协同功能。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法律职业群体参与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力度,通过服务民生为基层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助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形成,引领和带动基层社区群众树立法律意识、规则意识、信用意识。另一方面,需要积极探索法律职业群体参与信访工作长效机制,为妥善化解信访案件纠纷提供专业法律意见,宣传行政处理、司法裁决等程序性法律法规,倡导大众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过程中,用理性表达利益诉求、按规范获得权益保护,积极推动矛盾纠纷化解、社会和谐稳定。与此同时,还应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为特殊群体、困难群众提供保障性法律服务和援助,维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助力公共法律服务建设,为促进和改善民生履行职责和使命。

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以法治形象带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法律职业群体是法治精神的信仰者、捍卫者、实践者,更应自觉遵行宪法法律,恪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树立自身良好形象,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在日常生活、市场行为、社会活动中尊崇良善、守法合规、践行法治。应充分发挥先进法律工作者的模范作用,带动更多的法律职业人参与到自觉遵行法律的法治实践中来,推动法律从业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风尚的形成,促进全社会法治环境的优化。

发挥创新前瞻作用,以鲜明特色吸引普法受众群体。在参与普法的方式方法上,法律职业群体不仅需要巩固传统普法方式的经验优势,继续开展“法律六进”等接地气的促民生活动,而且应创新方式方法,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运用“互联网+”等线上形式传播法律前沿知识,让广大受众及时了解最新法治动态,知晓社会关注的法治热点,明晰重大案件背后的解析脉络。通过多种新媒体的有效运用,着力打造社会公众“手边的法治传媒”,进一步拓展法律常识的覆盖面,深化法治文化的影响和教育功能。

发挥纽带桥梁作用,让法治精神联通社会各个节点。法律职业群体不仅是专业的法律人,而且是联系方方面面的社会活动者。作为普法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法律职业群体应自觉围绕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强与社会各界、各阶层的联系协作。一方面,通过出谋献策、资政建言、反馈社情民意等方式,反映基层群众心声,另一方面,积极宣传党委、政府的政策法规,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协助相关部门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引导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到法治社会建设中来。

站在新征程的新起点上,法律职业群体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八五”普法实践中,法律职业群体将对普及法律法规、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治文化、引领法治风尚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也必将为地方法治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