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轴集团员工组装汽车轴承现场。鞠家田 摄
大连重工研制的世界最大2.2万标箱集装箱船用曲轴。 (资料片)
恒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工厂装置区。孙鹏伟 摄
本报记者 杨丽娟
核心提示
实体兴则经济兴,实体强则经济强。2020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经济总量一直领跑东北各市的大连,能够实现主要经济指标正增长,实体经济功不可没,起到了压舱石作用。
大连市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产业结构优化先导区建设初具规模。石化产业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双向突破,恒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年产150万吨乙烯项目等投产运行,长兴岛(西中岛)石化产业基地初具规模;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在核电装备、轨道交通、数控机床、新能源等领域形成一大批新产品、新技术。
进入“十四五”,大连市将着力建设“数字大连”、智造强市,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重点打造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5000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和5000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变“制造”为“智造” 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瓦轴集团精密滚子出口欧洲高端市场,大船集团建造的30.8万吨超大型油船成功交付,华锐重工研制的全球首台智能化连续卸船机顺利出产……2020年,大连制造业企业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频传捷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
亮眼成绩单的背后,得益于近年来大连市全力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大连市工业门类齐全,装备制造、石化等传统产业实力雄厚。
全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施传统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使之在新技术背景下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
石化产业链不断延伸。恒力石化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已全面达产,全市炼油、PX、PTA产能均列国内第一;年产150万吨乙烯项目正式投产,实现零的突破。逸盛大化100万吨聚酯切片项目开工建设,标志着大连市形成了炼油—PX—PTA—聚酯切片芳烃产业链,初步构建起长兴岛、松木岛、大孤山三个石化产业集聚区。依托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大连理工大学等优势科研力量,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大连市在精细化工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煤制甲醇催化剂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
装备制造业迈向智能化、高端化和成套化。大橡塑成功生产出我国首套35万吨聚丙烯挤压造粒机组,打破国外垄断;中远海运川崎建造的2万标箱集装箱船交付,自主研发的“舵杆螺母自动化旋入装置”成功应用;一重核电石化公司承制的全球首台3000吨超级浆态床锻焊加氢反应器完工发运、列装启航;光洋集团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并产业化一批国外垄断和封锁的高档数控机床及其关键部件产品。
“十三五”期间,大连市连续两年获评“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十四五”时期,大连市将继续以创新赋能实体经济,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推进石化产业向全产业链发展、船舶工业向高技术升级、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建设“数字大连” 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0年,大连市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出台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加强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氢能、生命安全、新能源汽车等高技术产业领域投资增长104.6%。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大连市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全市坚持一手抓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电子信息制造业——英特尔二期项目产能不断释放,产值大幅增长。大连市政府与中国华录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着力推动数据湖产业园项目建设。吉星电子柔性印制电路板项目达产;大特气体研发生产基地、恒坤新材料前驱体等项目进展顺利。达利凯普射频微波陶瓷电容器产品综合性能国际领先,成为中兴、华为两大公司的合格供应商;亚太电子控制模块产品为红外测温仪、呼吸机等防疫物资生产企业配套。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目前全市共有软件企业2000多家,从业人员近20万,产业规模达到千亿级。大连华信、东软(大连)、文思海辉多年保持国内软件出口前三位。以华为软件开发“云”为重点,加快推动“云”计算产业发展,被工信部定义为“大连模式”,在全国宣传推广。
新能源领域——全力推进融科储能全钒液流储能电池、伊科能源锂电池隔膜、中科派思锂硫电池、新源动力氢燃料电池等重点项目建设,初步形成新能源电池及配套产业集聚发展。加快谋划布局发展氢能产业,设立10亿元氢能专项资金,实施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数字大连”建设——5G应用持续拓展,亚明汽车、大连港、恒力石化等企业实现5G应用场景落地,心医国际、东软集团等带动“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快速发展。大连市被评为5G网络十大标杆城市。
大连市还组建智能水下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市智慧交通与港航物流重点实验室等30多个科技创新平台,引导和促进新兴产业集群化、集成化发展。2020年,大连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700家,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超过3000家,省级新型创新主体总量达752家。
大连市作为“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特色优势明显、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产业基础雄厚的地方”受到国务院通报激励。
“十四五”时期,大连市将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生命安全、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项目建设“加速跑”
奏响实体经济发展强音
日前,庄河3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实现全容量并网,成为东北地区首个建成投产的海上风电项目。这是大连市培育壮大“新字号”、打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集群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项目是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石。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
大连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抓实体经济发展必须抓项目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带头抓落实、善于抓落实、层层抓落实”专项行动部署要求,以奋发有为、真抓实干的精神状态,迅速掀起项目建设热潮。
2月25日,大连市推动一季度项目开工暨招商项目签约仪式在大连地铁四号线梭鱼湾站施工现场举行,吹响了全市项目建设“冲锋号”。全市确立加快长兴岛国家石化产业基地西中岛片区、日本电产产业园等一批事关全市振兴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
为确保项目集聚大连,进而落地生根、发展壮大,大连市推出“服务秘书”制度,提供全方位项目保障服务。健全项目推进统筹协调体系,实行市政府领导调度机制、成立重大项目专班、形成项目档案、强化督导考核,对破坏营商环境问题“露头就打”。
据介绍,目前大连市共梳理出2021年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680个,增长51%;总投资1.6万亿元,增长14%;年度计划投资1521亿元,增长27%。其中,一季度拟开复工项目816个,增长39%;总投资7426亿元,增长20%;年度计划投资1132亿元,增长25%。
从一季度拟开复工项目构成来看,产业项目比重进一步增加。其中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数量占比25%,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包括连城数控光伏及半导体设备研发生产、优讯5G光电子器件开发及产业化等优质项目。
通过抓实抓牢大项目、育大育强新产业,大连市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深入,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在长兴岛,投资7亿元的顺酐产业链项目和投资6.5亿元的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项目共同落地,实现精细化工产业项目“一日两签”,标志着大连市精心实施“强链”“补链”工程,全力打造石化黄金产业链已取得重要成果。
中远造船、光洋智能制造产业园、瓦轴系列轴承技改等项目完工投产,一重核电装备制造升级改造、中车大连旅顺基地、大众变速器五期等项目建设加快,推动装备制造产业提质增效。
东北地区第一数字城市大脑等项目相继落户,助推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去年大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左右。
大连项目“加速跑”,实体经济发展的动能澎湃,为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活力,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