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好“三笔账” 治疗“城市病”

辽宁日报 2021年03月15日

巍 兴

公共交通,是城市运行的血脉,也是牵动民众利益的民生载体。公共交通越畅通方便、运营有序,城市越宜居,幸福指数越高;反之,不通则痛,则会滋生“城市病”。

曾经一度,葫芦岛市的公交系统受困于体制机制问题,似乎积重难返:建市时间较晚,公交系统极不完善,交通状况长期停留在县级水平……但是,葫芦岛人以对历史负责的信心与激情,对未来负责的冲天干劲,营造了上下同心共同推进改革的良好态势。

瞄准方向、破解矛盾、一以贯之、久久为功。葫芦岛市经过了十年的创新改革,在牢牢确定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基础上,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公交系统的全面深化改革,探索出一条中小城市公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算清改革“成本账”,推进体制机制嬗变。葫芦岛人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以全面、历史的眼光看待改革成本:这场改革涉及交通问题,更是城市管理问题,它还是城市形象问题,是国企改制、民生改善等综合问题……改革或许付出一时的成本,面临一定的改革风险;而不改革则使政府面临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尴尬,是愈发沉重的历史包袱。直面改革的“成本账”,葫芦岛人增强了推动改革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举全市之力推行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开启了体制机制的全面嬗变。

算精成本“投入账”,激活创新发展动力。经过深入调查、严密论证、科学决策,葫芦岛市果断实施体制机制创新——以政府的理念转型为引领,以政策法规为导向,引进辽宁虎跃快速汽车客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战略合作伙伴,进而以有限的政府投入撬动了数亿社会资本跟进投入,充分地释放市场对资源强大的吸引力、整合力。对于其他城市动辄数亿乃至数十亿元的公交投入而言,葫芦岛市在交通改革上的投入规模不算大,却把有效的、必要的资源投放在改革的关键环节和突破点上,以“四两拨千斤”之效,推动企业投入数亿元,推动全市公共交通步入良性运作轨道。

算好“持续发展账”,构建城乡交通新格局。葫芦岛市造就了“公车公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政府则从公用事业的划船者,变身为履行管理职责的掌舵人。因势而谋,顺势而为!葫芦岛市将公交改革、出租车管理创新的模式,向城乡接合部、郊区和各县区推进,以绿色出行、生态出行、科技出行的新供给,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需求。由此,葫芦岛市的公共交通出行比率连年翻番,正在形成公交、长途、出租车“三位一体”的交通大格局,“葫芦岛探索”的示范意义因而凸显。

改革发展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葫芦岛市目前正深入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铺展“十四五”公用事业的新蓝图,走实走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之路。

笔者希望,公用事业的“葫芦岛样板”能够助力城市破解公共交通困局,促进公用事业改革取得新突破、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