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步从头越 奋进新征程

——2021年全国两会巡礼
辽宁日报 2021年03月11日

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新华社记者 丁 林 摄

新华社记者

和煦春风中,2021年全国两会即将完成各项议程,圆满落下帷幕。

这是团结奋进的大会——5000余名代表委员不负重托,履职尽责,发扬民主,求真务实,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机活力。

这是凝心聚力的大会——放眼未来,擘画蓝图,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为长远发展指明方向、增强信心、鼓舞干劲。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2021年全国两会吹响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

放眼全局、谋划开局,全国两会擘画开启新征程的施工图

在历史的时空坐标中,2021年全国两会刻下特殊印记——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实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第一年,三大重要节点叠加,这次全国两会注定非同寻常。

“因所处的历史方位,今年全国两会不仅向前看一年,也不只看5年,还要看15年,甚至更长时间,彰显出放眼全局的重大意义。”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委员说。

从全局出发,就要站得高、看得远。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3月7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深刻阐释,引发强烈反响。

“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这是全局观的体现。”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教授谢德体表示,会议期间,代表委员们心怀“国之大者”,更加善于观大势、谋全局,更有效地发挥建言献策重要作用。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两会期间,围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的这一表述,代表委员们展开热烈的讨论,提交了大量议案提案、意见建议。

从全局出发,就要强法治、筑基石。

今年全国人代会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修正草案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正草案提请审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副主任蔡人俊指出,两部法律把宪法的规定具体化,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人大制度的基础性法律,在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运行中具有独特地位。两部法律施行30多年来的首次修改,必将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完善发展。

同时提请审议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将为“爱国者治港”提供制度支撑,确保香港“一国两制”实践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开局关系全局,全局决定未来——

超过7万字、厚达142页,提请全国两会审查讨论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备受海内外关注。

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看,“十四五”规划是开启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主线贯穿全文,5大类20项主要指标勾勒中国发展脉络,实施102项重大工程项目,数字中国建设提速,首次设立安全发展专篇……规划纲要草案作出一系列新部署。

“这是一份立足全局,在关键时期制定的关键文件,是中国面向未来的行动蓝图。”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委员说。

擘画蓝图,领航定向。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进一步阐述“十四五”时期的战略思考和战略谋划。

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规划建议,到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规划纲要草案,党的主张将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董开军说:“从建议到纲要,将确保党的主张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

开局落子,部署“十四五”规划第一年各项目标任务的政府工作报告引人注目。

“从去年不设经济增长量化指标到今年提出6%以上的增长目标,释放中国经济逐步回归常态的信号。”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金李委员说。

以“不急转弯”的表态明确宏观政策取向,以“青山常在、生机盎然”的姿态助力市场主体,以一道道“加减法”增添政策暖意,政府工作报告的有力举措让人们看到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决心和底气。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委员说:“只要付出艰苦努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我们一定能够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十四五’规划实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彰显民主、聚焦民生,全国两会奏响制度优越性的主旋律

全国两会是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窗口——

3月7日中午,农业农村部会议室,一场网络视频连线正在进行。屏幕一端是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泰安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孔怡,另一端是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

此前,孔怡代表结合实际工作,从农作物资源普查、育种创新、品牌培育、基地建设等方面,围绕打好种业翻身仗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3月5日建议提出,3月6日建议经国务院办公厅转到农业农村部,3月7日就实现了部门与代表的“云对话”。

“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得到农业农村部的回复,而且回复全面深入、操作性强,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对代表的建议非常重视。”孔怡代表说。

孙好勤表示:“代表委员关心的,就是我们着力推动的,两会以后我们就启动农业种质资源调查工作。”

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办公厅持续汇总转办代表委员意见建议,还开通了留言小程序,及时与代表委员互动。

同一天下午,北京会议中心,一场探讨“民营企业在落实‘十四五’规划中的积极作用”的政协界别协商会正在进行。

与会的是全国政协工商联界别委员和来自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的相关负责人。

“我要向四部委各提一个建议。”国家特种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志列委员开门见山。听完发言后,参会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马上作出回应。

全国政协全体会议期间召开界别协商会议,是十三届全国政协的创新举措。当天下午,共有5场界别协商会在不同驻地同步举行,十几个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参会,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

从人大的代表团全体会议、分组审议到政协的界别协商会议、小组会议,从审议审查到讨论交流,代表委员充分行使权利,聚焦热点问题,交流坦诚、直接、务实,探讨有温度、有态度、有深度,相关部门反馈及时、精准、有效,生动诠释了中国式民主。

人大会议期间,各代表团认真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审查了规划纲要草案。国务院认真研究了代表们的审议和审查意见,政府工作报告拟作81处修改,规划纲要草案拟作55处修改。大会秘书处共收到代表提出的议案473件,已经收到代表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约9000件。

政协会议期间,收到提案5913件。两次政协大会发言,24名委员涵盖多个界别,国务院组成部门负责同志到现场或通过视频方式听取了发言。此外,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7场界别协商会议。

全国两会上,民主与民生紧密相连。

“中国式民主体现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人大制度和政协制度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副校长杨松说。

全国两会期间,一个亮点令人关注——3月5日和8日的两场代表通道采访中,14名代表全部来自文教、医卫、科研等领域一线。

基层代表最接近百姓的柴米油盐、最了解百姓的酸甜苦辣,能带来原汁原味的群众心声。让更多“基层好声音”呈现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正是中国式民主的生动写照。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30元和5元,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清单汇民意、解民忧、暖民心。(下转第十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