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人帮千企”专项行动中,驻企联络员深入企业了解情况。
群众在升级后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窗口办理业务。
本报记者 狄文君 文并摄
核心提示
将政务服务驿站建在重点企业,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在公司就把户籍迁移、养老保险参保等政务服务事项办完了。谈及调兵山市的政务服务驿站,国投生物能源(铁岭)有限公司董事长邓立康说:“走了这么多地方,服务最优、营商环境最好的还是铁岭调兵山。”
近年来,铁岭市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事关全局发展的战略位置,聚焦“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目标,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速推进“一网通办”,持续开展“千人帮千企”专项行动,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促进铁岭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深化“放管服”改革 创新体制机制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个地区的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家最有发言权。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铁岭市主要领导在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上明确要求,要让企业少跑腿、好办事,让企业家专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去年上半年,在取消下放调整行政职权96项和向开发区(园区)下放行政职权56项的基础上,铁岭市承接落实省级取消下放调整的1005项行政职权,再取消下放调整行政职权856项。梳理完成《铁岭市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统一规范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的名称、类型、设定依据,包含市县两级“10+1”类政务服务事项共2114项,其中市本级1947项。市商务局会同19家市级单位和7个县(市)区,对2017年以来省级下放的164项行政职权逐项“回头看”,确保全部落实到位。
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求,市县两级同步改革。统一审批流程,将工程建设项目划分为12个类型,审批时限全部压缩至85个工作日以内,最短时限仅8个工作日;合理划分审批阶段,分别为立项用地规划、工程建设、施工许可及竣工验收四个阶段;精简审批环节,减、放、并、转、调事项25项,梳理审批服务事项126项,全部纳入审批管理系统;建立“一套机制”,印发相关配套文件31份;规范审批窗口,全市各级行政审批大厅均设立综合窗口,实现统一受理、发件。截至目前,工改系统已实现全流程网上通办,共在线审批260个项目。铁岭市工改“一窗受理”作为亮点在全省试点推广。
启动百日攻坚行动,强力推进“一网通办”。成立工作专班,明确10个方面35项重点任务,制定12项考核指标,实行日通报、周调度、月总结,短短几个月,铁岭即完成了人社、医保、不动产、公积金四个自建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事项库及“辽事通”“好差评”等系统对接工作,实现自建系统“九统一”,成功对接事项135个,便民利企效能不断提升。市县两级网上可办率达100%,实际网办率超40%,“好差评”有效评价26.4万件次。共汇聚71种电子证照313万条,收集备案33个部门690个电子印章。133个查询、预约、缴费类事项与“辽事通”对接。不动产登记、公积金、税务系统数据实时交互,实现了综合服务再升级。
推进“三集中三到位” 优化再造政务服务流程
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少跑腿,就要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网一门一次”通办。将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承担审批职能科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事项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使审批事项进驻中心到位、授权到位、电子监察到位,近年来,铁岭着力推进“三集中三到位”工作。
经过协同推进,目前,铁岭市除7个部门37个政务服务事项由于涉密等原因不直接进驻外,累计已推进28个部门846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市住房公积金、医保中心、社保中心及金融机构同步进驻中心,市民政、司法、人社由综合窗口改为常驻窗口。眼下,正在推进社保医保涉税事项、企业注册登记涉及税控盘发放事项和水电气等便民事项进驻中心集中办理。
为打通“堵点”,推进政务服务流程优化再造,铁岭市以“局长跑一趟”工作为切入点,通过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陪同办、亲自办、监督办、专项办等形式,深入开展“四减”工作,进一步解决政务服务流程不优、办事不便、效率不高等问题。截至目前,全市累计6587个事项的办理时限由法定时限的16.1万个工作日压减至承诺时限的2.8万个工作日,压减比率达82.6%;所需材料总数由4.6万个压减至2.5万个,压减比率45%,平均申报材料数量压缩至3.85件;平均跑动次数缩减至0.29次,平均办理环节压缩至2.75个,有98.6%的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工作流程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扎实推进调兵山市政务服务驿站省级试点建设。2019年,调兵山市先行先试,将政务服务网专线延伸到乡镇(街道)、村(社区)、机关单位和重点企业,连通163个业务节点,57处驿站点位,涵盖民政、农业、市场等11家行政单位,涉及低保优抚、涉农惠农、市场准入等领域的209项高频可办事项清单全面实施,其中,全域通办52项,实现了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全域通办。
办事方便、快捷,良好的营商环境才能拴心留人。为总结试点经验,优化再造政务服务流程,已经起草完成的《铁岭市政务服务驿站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政务服务驿站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推进时限,不久后,将在铁岭全市范围内进行有序复制推广。
完善监管体系 提升便民利企服务效能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对于市场主体来说,公平公正、办事方便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不可或缺。良好的营商环境,需要依法监督、有效监管。在干部大会上,铁岭市主要领导反复强调:“要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强化依法依规行政,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为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监管体系,铁岭市不断加大办理涉企投诉问题力度。去年,累计受理营商环境类投诉举报46件,办结43件,办结率达93.5%。同时,严格执行“七个不允许”有关规定,全面约束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各项检查、执法、处罚行为全部实行登记备案制。为持续做好政府失信行为专项整治,完成了政府失信管理平台台账更新工作,严防新增失信问题。
为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完善监督机制,经市人大、市政协推荐,铁岭市聘任了50名各行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积极开展营商环境民主评议和“优化营商环境、争当服务标兵”竞赛活动,对各县(市)区、事业单位、市直基层单位以及市(中省)直64个单位的392名科室负责人进行满意度测评,以评促改,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效能。目前,已印发测评票2000余张,测评结果将作为营商环境工作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
着力提升便民利企服务效能。去年11月、12月,以“政企互动、排忧解难、亲清政商、共谋发展”为宗旨,加强政企间常态化、制度化交流,铁岭市创新开展了两次“营商面对面”活动,先后邀请20余位企业家品清茶、话党建、谋营商,收集企业各类诉求建议20余件,均在现场及会后得到满意答复和解决,获得企业的赞誉。作为常态化机制,今年,铁岭将按行业、要素分类继续开展这样的专场活动,以提高政企沟通有效性。
去年疫情防控期间,铁岭市两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分别向社会公布164项兴企便民新举措和242项政务服务便民利企新举措,大幅压缩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和企业办事。开展“千人帮千企”专项行动,833名帮扶干部深入868家企业,收集企业诉求496件,目前已办结477件。同时,在媒体上刊发了42个先进典型,统一公示92个“千人帮千企”工作实绩和20名优秀驻企联络员工作实绩,营造出了“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的浓厚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