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新引擎 构筑新高地

——大连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辽宁日报 2021年03月09日

中国一重承制的全球首台3000吨超级浆态床锻焊加氢反应器。

大连瓦轴集团生产的配套全球最大半直驱海上风电机组轴承。鞠家田 摄

大连船舶重工制造的全球首艘安装风帆装置的超大型油船。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片

本报记者 杨丽娟

核心提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从而将创新和科技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科技创新已成为引领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助力我国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驱动力。

大连市要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必须坚定不移走创新路、吃技术饭。“十四五”时期,大连市确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提升大连创新策源能力,激活大连创新动力,加速成为创新技术策源地、创新企业培育地、创新人才向往地、创新空间展现地和创新氛围示范地,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供支撑。

一组数据见证了近年来大连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400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4.25件;全市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261.6亿元;累计获得全国科技创新奖项位居计划单列市前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应用于国产航母、中国天眼、982钻井平台等大国重器。

聚焦四大功能 建设国际一流科学城

在大连高新区英歌石区域,一所依山就势而建的现代化校园拔地而起,这就是中国科学院大学能源学院。

作为大连英歌石科学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科学院大学能源学院将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发挥中国科学院的教育特色,聚焦能源科学前沿领域科学研究,培养具有前瞻交叉思维的能源科技领军人才和产业人才;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集中发展石化能源洁净高效利用,以及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技术,促进科研成果本地转化,成为大连打造“世界洁净能源之都”的重要支撑。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英歌石科学城,是大连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策源中心的核心支撑,承载着这座城市对未来的希望。

聚焦应用基础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未来产业培育、高端人才集聚四大功能,大连市瞄准国际一流,举全市之力建设英歌石科学城。

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依托大连化物所联合中科院能源领域20余家单位,打造中科院能源科技“集团军”,组织实施“洁净能源关键技术与示范”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已突破55项关键技术,29套工业示范装置开工建设,带动投资1400多亿元;中国科学院大学能源学院竣工交付使用,可容纳约2500名学生就读;大连先进光源项目在高亮度电子注入器、高重频超导加速器等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还在建设之中的科学城,已然令人欣喜。随着大连市“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加紧实施,这里将崛起一批顶尖创新平台集群、成果转化基地、产业孵化基地,成为洁净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领域的科学技术发源地和新兴产业策源地。

以英歌石科学城为牵动,2020年,大连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45家。

大连市还积极推进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探索“一区多园多点”发展模式,推动高新园区、金普新区等重要承载区错位发展,打造创新资源集聚高地。

随着创新体系布局进一步优化,未来将有更多创新成果喷涌而出,为大连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优化创新生态环境 精心培育创新主体

大连厚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2017年,是一家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赋能中小学教育的公司。2019年,公司被认定为辽宁省种子“独角兽”企业。目前,企业在全国小学生市场占有率达到10%,用户分布全国34个省市、3万多所学校。

企业是最活跃的创新主体。大连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建立完善雏鹰、瞪羚、独角兽、领军企业梯度引育体系,培育高成长性科技企业,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创业孵化政策支持。2020年,全市新增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17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备案众创空间达138家。

营造更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举办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大连赛区)暨第六届大连市创新创业大赛决赛,8家企业获优秀企业奖,居东北第一位。2020全国海洋智能装备创新大赛暨全国水下机器人大赛,吸引了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近百名“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及200余名产业界代表参会。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大连拓展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全面落实“1+31”科技人才支持政策,组织“星创天地”“海聚计划”引智项目,加大科技人才培育引进力度,全市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00万人。

强化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支撑,鼓励金融机构投资科技创新企业。豪森设备成为大连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连城数控成为东北首家登陆新三板精选层的企业。

不断完善的创新保障机制,加速了创新主体成长,壮大了科技创新生力军。2020年,大连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700家。目前,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292家,省级新型创新主体总量达到752家。

今年,大连市将继续通过制度创新来完善重构科技工作者管理体系,强化科技项目监督管理体系,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推进科技创新政策调整优化体系,打造科技营商环境建设运行机制优化体系,营造更加浓厚的科技创新创业创投氛围。

加快建设“数字大连” 依靠创新赋能产业

3月2日,被称为“辽宁第一湖”的华录(大连)数据湖产业园项目在旅顺口区开工建设。该项目是大连市新型数字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项目,也是 “数字辽宁”及东北振兴重点推进项目,总投资30亿元。项目建成后,可提供湖存储、云计算、数据增值、大数据应用等基本支撑服务,有效形成以数据湖为核心的大数据产业生态圈,推动大连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近年来,大连市促进数字经济加快赋能,加强对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领域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引导,积极搭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引导和促进产业集群化、集成化发展,拓展新产业、新业态应用场景。

“数字大连”建设令人瞩目。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加快,5G应用持续拓展,亚明汽车、大连港、恒力石化等企业实现5G应用场景落地,心医国际、东软集团等带动“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快速发展,大连重工研制的全球首台3600吨/小时智能化连续卸船机,在全球首次实现散货码头连续卸船机的智能化取料,填补国际市场空白。

东北地区第一数字城市“大脑”、华为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和微软工业物联网国际加速器落户,大连入选国家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被评为5G网络十大标杆城市,高新园区成为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去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CDP比重达7%左右。

大连市还围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命安全、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赋能作用,积极培育相关产业创新迭代和集群化发展。加快谋划布局发展氢能产业,设立10亿元氢能专项资金,推进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对接产业链创新链 加速转化科技成果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风帆技术”在超大型油船上成功示范应用,全球首艘智能VLCC成功交付,填补国际空白;中国一重大连核电石化有限公司承制的全球首台3000吨超级浆态床浙江石化锻焊加氢反应器,再次刷新世界锻焊加氢反应器制造纪录;100G激光器、新一代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等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为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大连市整合创新资源,2020年,全市新认定7家市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试点,试点联盟总数达到40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产学研各方共同奔向市场,让科技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社会现实生产力。

围绕人工智能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洁净能源等重点领域,大连市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重点科技研发计划、科技创新基金等各类科技专项184项,科技支撑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今年,大连市将围绕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型产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洁净能源、生命健康、海洋装备等领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基金项目超过150项;探索科技攻关任务“揭榜挂帅”等机制,支持在连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争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随着这些重点科技项目的实施,大连高质量发展将增添更加强劲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