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是习近平总书记心里最牵挂、花的精力最多的一件大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在重要会议、重要时间节点、重大场合反复强调脱贫攻坚,作出了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本报报道组根据新华社公开报道,对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进行了摘录,供广大读者重温、学习。
2012年
12月29日至30日
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3年
11月3日至5日
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
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三件事要做实:一是发展生产要实事求是,二是要有基本公共保障,三是下一代要接受教育。
2014年
1月26日至28日
在内蒙古调研考察时的讲话
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2015年
2月13日
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的讲话
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这就是我常说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涵义。
幸福美好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靠艰苦奋斗来创造。
2015年
11月27日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推进难以完成任务。
10月16日
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
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6月18日
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
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
2016年
7月20日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是脱贫攻坚的短板。
抓工作,要有雄心壮志,更要有科学态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搞运动、一阵风,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2017年
6月23日
在山西省太原市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
脱贫计划不能脱离实际随意提前,扶贫标准不能随意降低,决不能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
2018年
2月12日
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
脱贫攻坚期内,扶贫标准就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要始终坚持,不能偏离,既不能降低标准、影响质量,也不要调高标准、吊高胃口。
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2019年
4月16日
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贫困县党政正职要保持稳定,做到摘帽不摘责任;脱贫攻坚主要政策要继续执行,做到摘帽不摘政策;扶贫工作队不能撤,做到摘帽不摘帮扶;要把防止返贫放在重要位置,做到摘帽不摘监管。
2020年
5月22日
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要巩固和拓展产业就业扶贫成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5月11日至12日
在山西考察时的讲话
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共产党是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益的,现在不收提留、不收税、不收费、不交粮,而是给贫困群众送医送药、建房子、教技术、找致富门路,相信乡亲们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4月20日至23日
在陕西考察时的讲话
乐业才能安居。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贫。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希望乡亲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
3月6日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
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有1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这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6月8日至10日
在宁夏考察时的讲话
乡亲们搬迁后,更好生活还在后头。希望乡亲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8月28日至29日
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在巩固脱贫成果方面下更大功夫、想更多办法、给予更多后续帮扶支持,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尤其是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设施、就医就学、养老社保等要全覆盖。
9月8日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勠力同心、锐意进取,奋力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9月25日至26日
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持之以恒抓好脱贫攻坚和促进就业两件大事。要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制度机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着重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发展活力,确保脱贫后能发展、可持续。
11月22日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二阶段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即将提前10年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目标。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7亿多人摆脱贫困,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合力建设远离贫困、共同发展的美好世界。
2021年
2月25日
在全国脱贫攻坚
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全党全国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团结一心,英勇奋斗,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的胜利!
2月3日至5日
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的讲话
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动态监测帮扶,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动态清零。要发展壮大扶贫产业,拓展销售渠道,加强对易地搬迁群众的后续扶持。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要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农村工作队。
2月1日
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的讲话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任务、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迎难而上,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深化改革开放和应对外部压力,统筹抓好“六稳”工作和落实“六保”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经过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增长率先实现由负转正,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
2020年
12月31日
发表的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我们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历经8年,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这些年,我去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亲们愚公移山的干劲,广大扶贫干部倾情投入的奉献,时常浮现在脑海。我们还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12月28日至29日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