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陶阳报道 为高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助推企业复工复产,今年以来,沈阳市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为总抓手,在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优化营商环境,深化环评审批“放管服”改革,采取十大服务措施开展包保服务,全力保障重要方案、重大工程落实落地。截至目前,沈阳市1497个重点项目中有1269个完成环评审批,完成率达84.8%。
沈阳市在2021年的重点项目清单确定后,立即成立环评包保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分工,逐一梳理项目情况,出台工作方案,采取先批后审、即来即办、无须跑审批、专员包保、堵点督办、无休办理、应急咨询、前期介入、容缺服务和总量代办十大服务措施,围绕重点项目开展“保姆式”包保服务,全流程督促、指导、协调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协调解决堵点、难点问题,直至项目获得环评审批。
据了解,沈阳市对列入重点项目清单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类建设项目,在环境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一律提供“先批后审”政策服务;对于“即来即办”服务清单中的建设项目,生态环境部门在收到建设单位签署的告知承诺书及环评报告表等要件后,将不经评估、审查,直接作出审批决定,并同步做好实质性审查;需要技术评估的项目,在不直接影响分析、预测和制约项目选址可行性判断的前提下,提供容缺技术评估服务。环评编制与技术评估同步、先评后补。
创新、高效、务实的环评审批服务举措快速推动了项目建设,但项目开复工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沈阳市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难点,实施“百日攻坚”行动,确定6项工作目标和33项重点任务,全力“提升气、巩固水、治理土、防风险”,力争前4个月PM2.5累计浓度低于57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2.3%以上;15个国考断面和5个省考断面达到考核标准要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0%以上。
为此,沈阳市以PM2.5和臭氧的协同控制为主线,采用双重“巡查交办、复查督办、延时重访、考核问责”模式,进一步精准分析、科学调度、多元化溯源。建立加密预警监测制度,实行水环境日常周监测、考核监测前日监测、考核监测期间同步监测。督促污染地块责任主体履行职责,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管控或治理修复,确保污染地块安全利用。同时,强化生态环境执法,通过移动执法系统开展现场执法,实行进出厂打卡和《现场检查通知书》等制度,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推进“双随机”检查结果在执法系统中自动生成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