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目标激发学科建设活力

辽宁日报 2021年03月04日

吕晓东

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学科建设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是学科建设的有力支撑。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将“聚焦立德树人”确定为首要的基本原则,为新时代学科建设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拓展了新途径。

立德树人为新时代学科建设指明了新方向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但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却因教育性质、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不同,具有本质差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于教育和办学,思想流派繁多,理论观点各异,但在教育必须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这一点上是有共识的”。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立德树人关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前途命运。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平台,新时代学科建设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好、落实好。按照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把打造一流学科作为新时代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致力于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高层次合格人才。

立德树人为新时代学科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新时代学科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意义重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目标是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理论功底,并能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当代现实问题的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其根本目的和任务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新时代学科建设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因此,新时代学科建设要完成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必须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搞好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元素融入各类课程,使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此外,将立德树人目标贯穿新时代学科建设全过程,不仅要将思政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而且要潜移默化地融入人才培养的科研、实践、实习等各个环节,融入学术氛围的营造之中,探索实施学科思政新模式,推动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立德树人为新时代学科建设拓展了新途径

新时代学科建设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首要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建立学科建设新模式拓展了新途径。

首先,新时代学科建设要拓宽学科建设的内涵。优秀的本科生是培养拔尖创新研究生人才的基础,因此,在注重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同时,要将本科人才培养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学科-专业-课程建设一体化,使学科、专业、课程相互支撑,形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完整链条或体系。在人才的日常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加强知识教育,抓好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而且要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将立德树人融入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共同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服务。

其次,新时代学科建设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老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老出问题,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教育部针对研究生导师制定的《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强调,“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并对导师指导行为明确提出“十不得”。足见,立德树人之“德”,不仅仅是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样包括师德师风建设。所谓“正人必先正己”,教育者首先受教育、有师德,才能有真正的德育。因此,新时代学科建设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培养和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队伍,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再次,新时代学科建设要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千秋基业,人才为先。”“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起点上,学科建设必须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和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等为抓手,实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根本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用立德树人目标激发新时代学科建设活力,以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科工作的根本标准,不仅关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的实现,关乎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更关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始终摆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

(作者系辽宁中医药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