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旭报道 “多亏了党的扶贫好政策,让咱住上了新房子,发展起养牛业。现在,日子是越过越有奔头!”2月25日,在朝阳市建平县三家乡小新地村,朱成坤兴奋地说。
朱成坤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年来,通过辛勤劳动,发展起家庭养牛业,去年仅养牛一项便实现收入5.5万元。如今,摆脱贫困的朱成坤越干越有劲头。
朱成坤家发生的变化,仅仅是朝阳市18.2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一个缩影。
朝阳市曾是我省贫困人口最多、脱贫任务最重的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全面实施脱贫攻坚战以来,朝阳市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四级书记”抓扶贫,党政领导双分管,班子成员齐上手,压实26个行业部门责任,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危房改造、低保兜底等十大举措,在精准扶贫上下功夫,在全覆盖上求实效。到2020年年底,朝阳市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662个贫困村全部销号,现行标准下18.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现在,镇里建立了蔬菜大棚扶贫基地,村里成立了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打工就业,还不耽误发展家庭养殖,每年享受产业分红,咱致富增收的路子越来越宽,生活越来越好了!”在北票市东官营镇东官营村,建档立卡户于清利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东官营镇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到2020年年底,全镇共发展设施农业扶贫基地、肉鸡养殖扶贫农场、光伏发电等扶贫产业基地39个,801户建档立卡户户均项目达到4个,户均增收5500元。
乡乡有扶贫基地,户户有增收项目。“十三五”期间,朝阳市累计投入资金29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566个,全面实现县乡村户产业项目全覆盖,贫困户产业覆盖率平均达到300%以上。各乡镇围绕特色种植、养殖、设施农业和扶贫果园等扶贫产业,累计建设高标准扶贫产业园269个;各村级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产业园、扶贫农场等经济实体2002个,通过发展产业、盘活资产、开发资源等形式,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全部达到5万元,10万元以上的达到40%。(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