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背负着 残缺的时间与空间

辽宁日报 2021年03月01日

《食物探险者》

《小花旦》

丁春凌

你和春天还差一本书的距离。

《小花旦》

王占黑的这本书,是在微信读书上看的,660屏,节奏紧凑,读起来不累。

书里6个故事绵密扎实,家长里短的,时不时地夹杂进去几句浙江话,不少词句,我得寻思两秒,才了然。

放下小说,我感觉,写那些邻居,王占黑如同手里端着摄像机,在人物的生命中进进出出,敏锐地捕捉着生活里的千般无奈、万种不甘,却又试图给读者和她自己一些光亮。

让我恍惚的是,讲这些邻居的事时,王占黑到底是一个外人,还是这些邻居的老友呢?

《小花旦》《痴子》《清水落大雨》三个章节,比较喜欢。剪头店主小花旦,看报亭的嗡鼻头,广告公司上班的李清水,每天死命地挺着,平素的坎坷波浪,都掩在他们的底子里,表面风平浪静,日子就过去了。无论小花旦,还是嗡鼻头、李清水,谁都没有难过到特别低的位置,也没看出有什么太大希望的未来。每个人都背负着略显残缺的时间与空间,低头往前奔。

哎,这不就是咱们每天的生活吗?

作为一个90后,王占黑不愧是复旦毕业的新锐。

《食物探险者》

看《食物探险者》时,我想起萨拉·罗斯的《茶叶大盗》,写的是英国人福钧,多次往返中国闽江、杭州、上海、武夷山,带走茶树苗的故事。听说,福钧后来还带走了咱们的制茶技术。福钧究竟是不是个小偷,我不知道,反正他从1845年到1852年的7年里,没少来中国。

1869年,《食物探险者》里的男主费尔柴尔德出生在美国密歇根州。没有迹象表明费尔柴尔德受到了福钧的影响,但他显然比福钧走得更远。

费尔柴尔德从小就着迷各种植物,19岁时开始学习植物学课程,毕业后在美国农业部当了一个小职员,研究霉菌对植物的危害与防治。但是,费尔柴尔德是那种家里待不下的人,老想着出去探险。特别偶然的一个机会,25岁的费尔柴尔德得到了一笔资助,1000美元。

费尔柴尔德的一生,改变了。

之后,费尔柴尔德开始环游世界,去过50多个国家,把1.8万多种蔬菜、水果和植物带回了美国。他的战利品包括意大利的无籽葡萄、克罗地亚的甘蓝、巴伐利亚的啤酒花、伊拉克的海枣、中国的桃子、智利的鳄梨等……大大丰富了美国人单调的餐桌。这不就是植物界的哥伦布嘛。

我对那些吃的其实没啥兴趣,慕煞我的是全世界转悠的费尔柴尔德,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