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南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要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观念是实践的先导和指导。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科学地把握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我们党关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方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从而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 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现代化观
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思想理论武装的政党,唯物史观就是人民史观、群众史观,人民群众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否认人民群众历史作用、把个别杰出人物夸大为历史主宰的唯心史观是根本对立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在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政治并不是抽象玄虚、空洞无物的,而是最为具体实在的,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普遍贫困不是社会主义,一部分人富裕和一部分人贫困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消除贫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在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必须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 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观现代化观
由于发展和现代化必然直接影响资源、环境、人口等多种变量,因此,发展观和现代化观都会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都会对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能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作出回答。传统发展观和现代化观,制造了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对立,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紧张以及人与人关系紧张,使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无法持续健康进行,是一种非绿色的发展观和现代化观。正确的发展观和现代化观是绿色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的要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着眼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对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资源高效节约利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等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使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得益彰,能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发展的价值,有助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永续发展,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促进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得到全面提升的重要前提条件和重大目标愿景。
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 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发展观现代化观
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就是科学的安全发展观。从古至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都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重大价值诉求。今天,在各类风险挑战更加错综复杂、更加频繁来袭的严峻态势下,在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的情况下,安全更成为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条件,而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则成为促进安全的可靠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注重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就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提出明确要求、作出总体部署,对我国持续健康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因此,我们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 是五个文明全面提升的发展观现代化观
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都是我国社会有机系统的整体性建设,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并渗透其中的重要理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所表现出的根本利益、长期利益以及长远利益,也是一个由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环境利益所构成的利益系统。如果只是将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定位于经济发展和经济现代化,将改善民生只是看作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建设和人民群众其他方面的需求,就是一种错误的发展观和现代化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是要通过整体性发展,达到全面性的目的,任何单打一的片面性发展,不但不能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相反,会进一步加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围绕人民群众希望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安全的发展的整体性要求,就要以问题为导向,从整体性发展和整体性现代化建设出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和现代化。
(作者为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导。本文为201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资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18JZD007)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