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2021年1月30日辽宁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
辽宁日报 2021年02月22日

辽宁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

辽宁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了省人民政府提出的《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对纲要草案进行初步审查的基础上,根据各代表团的审查意见,又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十三五”时期,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我省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等因素影响,部分规划指标没有实现,但全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经济实现企稳回升,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全省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势头。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多重挑战:体制机制矛盾仍然突出,结构调整步伐不快,经济发展动能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营商环境亟待改善,防范化解风险任务繁重,资源环境约束和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对此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纲要草案体现了《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精神,提出的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符合我省实际,总体安排积极可行,建议大会批准省人民政府提出的《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三、“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十四五”时期,全省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系列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立足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战略定位,聚焦补齐“四个短板”,扎实做好“六项重点工作”,深入落实“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服务全国构建新格局上担当作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我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奠定基础。为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着力深化改革。全省上下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主人翁”意识,从改变自己做起,以新思维、新观念谋划振兴新举措。全面持续改善发展环境,涵养发展生态。辽宁振兴的关键在改革,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目标,以“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为抓手,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标对表,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份。

(二)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一体推进。技术创新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形成技术成果并产业化。改变政府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的方式,利用财政引导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支持市场主体创新,建立起产学研市场化利益联结机制。制度创新以政府为主体,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针对共性需求推进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营造生态,提供“土壤”。改变传统吸引创新人才政策,实施“带土移植”工程,引进“项目+团队”,把人才政策放到国际国内竞争的大环境中去谋划。

(三)全面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立足国家发展大局,落实好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使命,主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在落实国家战略中谋划产业、谋划项目,推动重大工程项目加快实施。按照国家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强国战略部署,深入推进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将数字思维融入到创新中,融入到政务服务、市场主体、人民生活等各行各业中。充分挖掘我省的应用场景和数据资源优势,重塑传统产业的发展格局,努力创造最大化的再生价值,紧紧抓住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带来的重要机遇。加快工业振兴,着力做好三篇大文章,即改造升级“老字号”,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为传统优势产业赋能;深度开发“原字号”,全力拉长产业链条,做到“吃干榨净”;培育壮大“新字号”,深入研究、提前布局量子科技、储能材料等前沿产业,引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新格局。按照“一圈一带两区”的整体布局,统筹完善区域发展政策。充分发挥沈阳、大连的核心作用。沈阳市要对标国家中心城市,增强发展内涵,发挥对周边城市的集聚辐射效应、产业协同效应、同城化效应,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都市圈。大连市要着力打造成为国际枢纽港,在畅通内外循环上为全省做表率,在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上做表率,在解决“原字号”问题上做表率。其他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严控增量、盘活存量,根据各地区的资源禀赋条件,错位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五)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着力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大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根据功能分区实行差别化的保护管理。进一步改善大气、水、土壤质量,打赢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攻坚战。党中央作出了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的重大决策,各级政府要深刻认识、主动作为,因地制宜科学制定碳排放达峰方案,全力推进节能降耗,从调整招商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等入手,着力破解我省资源环境瓶颈。

(六)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着力提升就业质量。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切实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加快发展养老产业,推进医养结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食药品安全等方面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和困难。

(七)健全规划执行保障机制,增强刚性约束。发挥“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统领作用,年度计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要做好衔接,产业发展、项目布局、规划用地、生态环境等内容需要统筹考虑,避免单打独斗,互相掣肘。进一步健全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督查、检查、评估、反馈机制,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全省上下齐心协力,为圆满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的各项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辽宁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

2021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