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实现制度性覆盖 教育性别差异基本消除

我省妇女儿童事业获长足发展

辽宁日报 2021年02月11日

本报讯 记者王坤报道 全省公有经济企事业单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占57.3%;“两癌”免费筛查覆盖妇女289万人,救助“两癌”患病贫困妇女6654人;普通高中在校生中女生比重为52.2%;集中供养和散居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平均分别提高5%、7%以上……

“十三五”时期,我省大力推动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集中力量、强化措施,促进妇女儿童在经济、政治、健康、教育、社会福利保障等领域获得长足发展,妇女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逐步提高。五年来,我省强化对妇女就业创业的服务,举办辽宁女性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家政服务技能大赛、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妇女就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高新技术领域女性越来越多。对女性就业困难人员实施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援助政策,全省女性下岗失业人员在第三产业就业比例达50%。

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升。五年来,我省实施母婴安全行动,建设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88所、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70所,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1/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3.5‰和4.5‰以下,均处于全国前列。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率达99%,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连续10年保持在100%。妇女“两癌”免费筛查项目全省农业县(市)全覆盖,并延伸至城市特困低收入家庭。新生儿先天性遗传代谢病和听力筛查率分别达到98%和96%。

妇女儿童受教育权利得到进一步保障。五年来,我省不断加强教育公共服务,教育各阶段性别差异基本消除。全省共有幼儿园9903所,学前毛入园率90.5%,“入园难、入园贵”问题进一步缓解。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女童小学六年巩固率达99.3%,女童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9.5%。所有县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县域均衡发展评估验收。

妇女儿童社会保障日益增强。五年来,我省全面推进妇女儿童社会保障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过渡,实现制度性覆盖。(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