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五村,喜见新气象

辽宁日报 2021年02月07日

本报记者 董翰博 李 波 高 爽 朱忠鹤 李 越

我的年度 时刻

2020年12月,本报推出大型主题新闻策划《大地情书》,选择了5个具有代表性的村庄,记者进行驻在式采访、蹲点式调研,系列报道深情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辽宁乡村的深刻变迁和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进入全新的2021年,这些村庄又有哪些新期待呢?

冬日的大梨树村成了欢乐的冰雪乐园,“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乡村旅游让村民受益,以“玉米村”闻名的东兴村要转型旅游村;新村村每个人的快乐写在脸上,种地的种菜的养蟹的去年都挣到钱了;北甸子村的年味浓了,村民在忙碌中迎接春节的到来;水泉村开始为新一年的发展作规划,还要在集中连片的花海上做大文章。

大梨树村

千树“梨花”

雪后的丹东凤城市大梨树村景区内,冰挂或一排排,或一层层,如帘如柱、如珍似玉。流连于此,不少游客凹造型、摆姿势,用手机定格下这一美好的瞬间。冬日沉寂的大梨树村此刻变成了欢乐的冰雪乐园。

大梨树村冬季游客的欢愉一幕,观照出当地近年来发展冰雪旅游的不懈努力。1月20日,农历腊月初八,第三届大梨树冰雪民俗节拉开帷幕,活动旨在以打造冰雪景观为依托,以传统民俗活动为载体,将冰雪旅游和当地传统民俗文化有机融合,打包形成旅游产品和旅游节庆品牌,以求将“冷资源”变为“热产业”,实现从“一季热”到“四季火”。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向冰雪要效益,就必须花心思、下功夫。

在年货大集里感受农村“赶集文化”的热闹氛围,在大梨树影视城“东北人家”小屋内体验带有烟火气的地域特色,在“童年记忆”竞技场里重温滚铁环、打冰尜的快乐时光……大梨树村通过组织多种形式、不同主题的活动,提升人们对冰雪消费的兴趣。

大梨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毛正新说,冰雪民俗节选在腊八开幕,就是要在日渐浓郁的年味儿中与游客一起迎接新年,共同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多年来,如何把旅游产品做出差异性、特色化,是大梨树村一直努力的方向。

“七彩田园要丰富景观,多设些‘打卡地’,让游客在这儿停留的时间再长一些;挖掘‘干’字精神的文创产品要抓紧推出,让大梨树的精神内核活起来、传开去……”刚经历村委会换届选举、再度当选大梨树村“一把手”的毛正新,新一年的工作计划列得满满当当。

新的一年,总是让人们充满期望。

与景区一墙之隔,大梨树村内仁和快捷宾馆的李萍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游客高峰做着准备。作为大梨树村景区内第一家快捷宾馆的经营者,自从村里大力发展旅游业后,她再也闲不下来了。即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她依然对今年的客流量表示乐观。

“你们采访的主题叫‘望年’,只有奋斗昂扬,旺年才会有望。”李萍说。

东兴村

玉米转型

“祝全市人民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1月21日,铁岭市昌图县亮中桥镇东兴村的村民活动广场红灯高挂,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代表站成两队,面对摄像头高声为铁岭市人民送上新春祝福。

为了配合铁岭电视台春晚摄制组的拍摄,东兴村“铲车”“旱船”齐上阵。铲车运来玉米,村民以锹为笔写下“小康社会前程似锦”的美好祝福。划旱船、赶毛驴……村里的秧歌队前来助兴,唢呐响起,东北乡村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村党总支书记吴艳良说:“过去这一年,玉米值钱,养猪养牛挣钱,村民接待两个旅游团还收入点儿活钱儿,东兴村的日子过的是红红火火。辽宁日报《一棒玉米》的报道一出来,东兴村更是名气大振。这次拍摄,东兴村将代表昌图县向全市人民送上新春祝福。”

村民董育环是秧歌队的主力,一场表演下来,她对年的期盼马上变得强烈起来:“从今天开始,我就要列单子,等到1月30日村大集,我们全家上阵把年货都办齐。”

“玉米行情太好了,包地的价格也跟着往上涨。我准备再包点儿,但能不能像去年那样包600亩,还得看开春时的地价。”王飞是《一棒玉米》中的主角,因为一直在忙碌着玉米脱粒服务,她甚至还没来得及准备年货,不过,对于种地的事她可一点儿也没马虎。

村民张立艳的心思则在招待游客上。去年12月,村里迎来了两个旅游团,她家作为民宿一共接待了16位客人,共收入1280元,扣除购买床单被褥的支出,纯收入超过700元。“乡村旅游这个事真挺好,村民是真受益。”张立艳说。

实现村民的愿望,自然是村党总支书记吴艳良要做的事。作为“玉米村”的领头人,新一年他既想把村大集提档升级,又想以保护黑土地为抓手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但他说的最多的事,还是如何把乡村旅游做起来。吴艳良说:“我希望新一年里,村民都能好好修一修自家的厕所,这是我们村发展乡村旅游急需解决的问题。然后每一家都在园子里多种香瓜之类的经济作物,在院子里多养一些鸡鸭,让游客在东兴村住得好、吃得可口,走的时候还能带上点儿土特产。村里负责把基础服务做好,在水库周边种一些观赏性的植物,把水库下游的沼泽打造成花海,让游客能够深度体验农村生活。”

新村村

新村迎新

元旦过后,盘锦市盘山县太平街道新村村党支部书记马龙涛一直没闲着,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新一轮的土地流转。全村5100多亩耕地,每年流转一次,包地的价格会根据上一年种地的收入上浮或下调。“去年是个丰收年,一亩地,水稻和河蟹的价都挺高,种地的都挣到钱了,所以今年包地的价格涨不少,去年平均一亩地850元,今年最高的达到了1300元。”马龙涛说。

2020年是张亚如经营绕阳湾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的第三年,效益比前两年都要好,河蟹和大米都丰收。特别是他们引进的新品种澳洲小龙虾,俗称澳龙,已经在稻田地里试养成功,不仅澳龙的收成不错,水稻的产量也提高了。澳龙比小龙虾个头大、肉多,口感也好,突破了南方品种在北方种植的技术瓶颈后,市场前景很可观。整个冬天,张亚如的公司都在忙着建澳龙孵化基地,这个种苗供应基地可以为全县乃至全市提供澳龙种苗,让更多农户受益。张亚如始终记得自己的这个示范基地的宗旨,就是探索科学种田的更多可能性:“2021年,我们不仅要推广澳龙的养殖,还要进行水稻品种试验,选择出一种适合稻渔立体种养的水稻品种,已经跟省市科研部门和中国农业大学联系好了,合作开展试验。”

盘锦瑞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树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语气兴奋:“去年的疫情给各行各业都造成了损失,但是我们合作社的农户没受太大影响,这得益于国家采取的措施,让流通渠道一直保持畅通。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加强农业品牌竞争力,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今年,我们要在棚菜的标准化生产上下功夫,实现从量产到质产的转变,靠品质挣钱。国家政策好,我们干事就有劲头!”

像张亚如和王树国一样,新村的每个人都在忙碌着。齐艳平大姐是在大棚里接的记者采访电话,新一茬的小柿子刚刚成熟,早上刚卖出了两箱,临近春节,市场越来越好,她每天从早忙到晚,午饭都是在棚里吃的。去年家里的两个大棚,每个挣了4万元,只不过,其中有一个是租的。齐大姐说,自己的理想就是有两个属于自己的棚。

北甸子村

冬雪洁白

过去几十年,因身陷茫茫荒漠,白色是北甸子村的主题颜色。如今却不同了。临近春节,记者再次采访阜新市彰武县阿尔乡镇北甸子村,虽然仍是满眼铺白,但这是洁白的冬雪颜色,纯净无瑕,令人心旷神怡。

刚进腊月,村里曾经的贫困户徐宏春一家早早就把年猪杀完了。徐宏春能干、豪爽,去年她一共喂了两头猪,年底一过秤,一个150多公斤,一个将近200公斤,“我和对象一商量,卖那头小的,杀那头大的,把亲戚朋友招呼过来,一起吃杀猪菜!”

杀猪那天,徐宏春前年新盖的大房子里人来人往、笑声不断。“亲朋好友都夸我,这几年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徐宏春也知足,自从加入村里的肉牛养殖合作社,房子盖上了,家电买上了,“四轮子”置上了,院里的肉牛也越来越多了。

虽然传统农村有“猫冬”的习惯,但北甸子村村民董伟早已经把“猫冬”这两个字从他的日程表上抠掉了。他和父亲董福财——这名带领全村百姓植树、修路几十年的北甸子原党支部书记的性格一样,热情、能干,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董伟去年收获颇丰,“种大田赚钱了,养牛养羊也赚钱了,这一年我挺知足的。”趁着忙碌的空当,董伟向记者勾勒新一年的计划,“我的赛马场今年将扩大规模,到时候欢迎你再来采访。”握手告别,董伟热情地发出了邀请。

虽然临近春节,但北甸子村养牛大户王辉一天也没闲着。从外面推门而入、掸掉身上的灰尘,这名旭辉肉牛养殖合作社的领头人一脸笑容。在带着二十几户村里的贫困户脱贫后,去年,他继续带着大伙儿迈向致富路:“去年我自己养了1000头肉牛,通过合作社帮着大家卖了1万头。今年我打算继续翻番,让大伙儿的日子越过越好!”明媚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屋子,一片明亮。

水泉村

花海升值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乡间田野上,年味愈浓。在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水泉镇水泉村,村党支部领办的润泽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里,冬闲变冬忙,村民们自发开起了碰头会,为新一年的发展作规划。

“咱们合作社又上了新台阶,花海观光、鲜果采摘、光伏发电、蔬菜认养这些项目彼此支撑,去年虽受疫情影响,仍实现了100万元的收入,今年还得接着干。”水泉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唐廷波说,“具体怎么干,大伙儿来议一议。”

集中连片的花海,是合作社发展的起点,也是吸引游客的根源和招牌。但地处辽西,受自然条件限制,露地花卉的花期仅能从6月末维持到10月初。如何让花开得长久,提升花海的附加值,大家在动脑筋。

“若是天暖和,花开的时间长就好了,可惜咱这儿天太冷。”合作社元老之一佟树臣自言自语。

“自然条件不允许,咱们可以自己创造条件。花海本身也是这样从无到有建起来的啊。”村委会副主任夏增喜说,“你看大棚里的蔬菜现在还绿着呢,咱们可以把花海也移到大棚里。”

“你别说,是个路子,我早计划建连体棚了,那样花期能提早到‘五一’,延后到元旦,一下子延长4个月,值得干。”唐廷波说,“还有,咱们现在种的花仅有观赏功能,还应该种些可以销售花籽的品种,提高花海的附加值。”

提到“附加值”,水泉村种植大户郭凤刚接过话茬,“同样是那块地,种啥真有讲究,我把老玉米换成设施蔬菜和果树后,地里的产出拔节长。我觉着咱们合作社的鲜果采摘也可以提提档,种点稀罕品种。”

“省农科院果树所给咱们提供了鸡心果苗木,顺利的话,这个项目今年就能上。”唐廷波说,听说鸡心果外观漂亮,卖价还高,旅游、采摘功能都能实现。

“儿童游乐区也可以再丰富内容。”村妇联主席唐丽华建议,“网红桥”和“网红秋千”可以翻新,再增加些项目,留住更多小游客。

你一言,我一语,集众智,水泉村未来的发展思路越发清晰。

“咱们村从一穷二白开始,成立了合作社,发展村集体产业,富了民,强了村,还美化了环境,成绩实属不易。这一切,都是党建引领的成果。我琢磨着,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咱可以把花海核心区的党旗标识重新制作一下,改成‘1921-2021’,再在观光区里增加一些党建元素,这是红色旅游的思路,肯定更有吸引力。”唐廷波说,“我想,待到春暖花开时,咱们花海核心区会焕然一新,更加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