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带给观众一场文化盛宴。
愿辽宁的文化事业像《北上》中的巨轮一样,破浪前行。 ——贾毅宁
本报记者 张晓丽
我的年度 时刻
细数2020年的辽宁文化生活,有致敬“最美逆行者”的战“疫”诗篇,有形式新颖的“云”读书节,有精彩纷呈的辽宁省艺术节,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展览,有高潮迭起的主题文化活动,还有对文物保护的现实观照。
这一年,辽宁7部作品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百年百部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8台剧目参加国家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展播,“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
辽宁文化让2020这个不平凡的年份里增添了坚定的精神力量。这一年,每个人都过得不寻常,展览策划人董宝厚坚定了未来的策展理念,话剧演员贾毅宁乘《北上》巨轮重温党的初心,非遗传承人崔树星多年的申遗心愿实现了。他们都是平凡的文化人,然而他们眼中的光,能够照亮2021。
策展人董宝厚:修改40次稿只为观众看得懂
1月13日下午2时,“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策展人董宝厚像往常一样,来到展厅,听听工作人员的反馈,看看观众的观展情况。
“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自2020年12月2日开展后,马上成为“爆款”,至今已有近7万人观展。董宝厚在展厅里最终驻足于“我想对你说”留言板前。这是整个展览中他最关注的地方。留言板上贴了许多字条,旁边的留言箱也快装满了,有人写了未来的心愿,有人写了对“唐宋八大家”的敬意,有人写了关于展览的建议。
在董宝厚看来,一个主题文物展能否成功,理念最重要。而此次展览秉承了以观众为中心的策展理念,“观众能看懂,展览才能达到及格线。”他说。
“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从2019年年末开始筹备,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董宝厚的电脑里有40多稿的策展思路,每一稿都标注着对应的时间。为了让展览达到“人人看得懂”的目标,他常常请教观众和博物馆志愿者,大家群策群力,最终将新意体现在展览细节上。
柳宗元是“形单影只的被流放者”,欧阳修以“醉翁”自居,苏东坡是个“乐天派”……人们惊喜地发现,这场展览言语轻松,平易近人。每件珍贵文物的背后,都有很大的展板,上面的结构图精美、说明文字简短,却让每件文物都活起来。
观众将更多的目光投注到了展板上,这是董宝厚希望看到的,他们为此做足了功课。走廊一侧的“唐宋八大家生平简表”是整个展览中最大的展板,常常引人驻足。董宝厚笑着说:“你们肯定不会想到,我们最初的版本有4万多字。经过反复的删减与打磨,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这个简表。”
董宝厚说,筹办好一场精品文物展,不仅能丰富辽宁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是辽宁呈现给世界的一场文化盛宴。
话剧演员贾毅宁:乘《北上》巨轮重温党的初心
1月16日晚10时,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最新创作的大型话剧《北上》排演结束。饰演主角祝华生的贾毅宁浑身湿透了,他没有卸妆便匆匆穿上外套,走到剧院门口,长吁了一口气:试演成功啦!
话剧《北上》是辽宁人民艺术剧院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推出的精品话剧,以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人护送香港民主人士成功“北上”这个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小人物串联起大事件,从香港坐船到沈阳,一路充满艰辛与斗争,整个过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体现了革命战士和仁人志士的家国情怀。
刚过43岁生日的贾毅宁,在其中饰演共产党员祝华生。他曾经演过《干字碑》里的毛正新,演过《祖传秘方》里的大康,演过《工匠世家》里的陈光江……
2020年,贾毅宁有了一段最难忘的工作经历。他说,疫情期间,许多人和事令他热泪盈眶,常常会产生为抗疫一线做些什么的冲动。很快,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发动大家参与抗疫朗诵,贾毅宁立刻报名参加,并承担了其中最繁重的任务——后期的剪辑工作。
因为每个演员都是在家通过手机录音、录像,音频和画面常常需要后期的制作。虽然降噪、剪辑的工作重复而乏味,但贾毅宁却常常深受鼓舞,“因为不能当面沟通,演员对作品的理解各不相同,总是要反复磨合。”为了追求品质,有的演员甚至重录了十多遍。为了解决房间内回声的问题,有的演员蒙在被子里录音。就这样从2月份到5月份,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推出了多部抗疫作品。
在贾毅宁的办公桌上,放着话剧《北上》的剧本,翻开几页,里面有许多标注和增减部分。“从2020年12月13日进入排练场,到2021年1月16日首次试演,我接触《北上》的时间虽然很短,但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对人物的理解不断深入。”贾毅宁说,随着每位演员对人物理解的加深,每次话剧演出都会迸发出新的火花,因此每场话剧的演出都是一次成长。
非遗传承人崔树星:“黄河阵”入选国家非遗名录
崔树星今年六十出头,生活在朝阳市建平县下营子村,爱张罗事儿,平时也爱说话,喜欢热闹。他曾任下营子村党支部书记,同时他还有一个身份:朱碌科“黄河阵”第六代传承人。
说起“黄河阵”,崔树星有唠不完的嗑。“我从小就喜欢‘跑黄河’,小时候妈妈领着逛灯会,十几岁的时候和同伴一起跑,‘跑黄河’是我对春节最深刻的记忆。”崔树星儿时记忆中的“黄河阵”是在朱碌科村的农贸市场举办的,每年元宵节前后,他都要来这里“跑黄河”。
但他却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办“黄河阵”。“从1996年开始,我拜‘黄河阵’的第五代传承人高峰为师,参与‘黄河阵’的举办。”崔树星说。
跑过朱碌科“黄河阵”的人都知道,“黄河阵”场面宏大,参与人数众多,讲究也极多。崔树星犯了难:“我以前都是‘跑黄河’,没办过‘黄河阵’,没有图纸,没有经验,不知从何处下手。”崔树星找到当地黄河灯会的两名组织者,大家一起动手按“跑黄河”的记忆画图纸。在实际操作中,他们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便去请教师傅,经过3年的努力,他们三人终于能够独立完成举办“黄河阵”的实际操作了。
“我在朱碌科‘黄河阵’中主要负责组织、技术和规划。”崔树星笑着说,“我擅长‘黄河阵’鼓乐。”从1996年至2019年的20多年时间里,崔树星年年参与举办“黄河阵”,从未中断。朱碌科“黄河阵”也渐渐声名远扬,慕名前来的人越来越多,每年“跑黄河”的人超过10万人。
2020年春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黄河阵”没能举办。12月16日晚上8点多,正在家里看电视的崔树星接到一个好消息:“辽西朱碌科‘黄河阵’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他的心情无比激动,多年的申遗心愿终于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