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春晚节目突出地域特色富有乡韵。
本报记者 杨 竞
核心提示
歌曲《把爱留在这里》、小品《陪伴》、舞蹈《霸王鞭》、歌曲《放飞梦想》等节目,将朝阳市朝阳县北四家子乡农民春晚的大幕拉开。按照文化和旅游部有关活动要求,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全省组织开展乡村“村晚”录制。1月28日,“大地放歌·朝阳县北四家子乡唐杖子村第二十六届农民春晚”录制完成。北四家子乡唐杖子村自1996年举办农民春晚,今年已走过26个年头,村民登上舞台,自编自导自演,展现自己的生活,演绎本土文化,让乡土文化活了起来。
在自家菜园里 办第一届“春晚”
舞台上,炫彩的灯光闪耀着,喜庆的气氛带动着演员的情绪,他们尽情地歌唱。此情此景,导演李春军,脸上露出笑容……
李春军是朝阳县北四家子乡唐杖子村的农民,16岁时因瘫痪耽误了学业,没考上大学。病愈后,李春军外出打工。在沈阳打工时,看到人们在路边唱卡拉OK,他动心了。那时,他每晚都去沈阳碧塘公园看人们唱卡拉OK,终于有一天他花1元钱唱了首《十六岁的花季》,人们鼓掌,夸他唱得好……1996年,回到家乡的李春军举办了第一届唐杖子村农民春晚,24岁的他拿着全家给他结婚置办电视的3000元钱买了台卡拉OK机,在自家菜园子里举办了农民春晚。李春军告诉记者,举办第一届农民春晚时,一台卡拉OK机,十几个年轻人在菜园子里开唱,观众只有几个人,唱的是电视剧《雪山飞狐》插曲《我有一片心》。
如今,农民春晚走过26年,办到第26届,从当初在菜园子里演唱发展到现在拥有100多平方米舞台,从一台卡拉OK机到现在有音响、灯光、舞美和服装,从十几个年轻人到现在150多名演职人员,观众从几个人到几千人的规模。一开始,春节晚会只是单纯唱歌,现在,除了歌曲,还有相声、小品、戏曲等多种节目。李春军说,这是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把身边事搬上舞台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乡亲们对节目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李春军说,乡亲们要歌唱新时代,要展现奋斗的成果,要释放幸福的喜悦,农民春晚在乡亲们心中的分量更重了。选节目时比晚会现场还热闹,大家都想抒发感情、赞美生活,都想夸赞党的好政策,要说的心里话太多,节目单改了又改。其中,把农民身边事搬上舞台的节目最受欢迎。比如,李春军创作的小品《寻桃记》讲述了唐杖子村种植水蜜桃脱贫致富的故事,赢得阵阵掌声。
李春军说,唐杖子村是省级贫困村,2013年,他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就把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当成最重要的目标。2020年,村里流转土地1570亩成立合作社,栽植水蜜桃树6.5万株,现在水蜜桃进入丰产期,全村人均增收2000元,全村有105户贫困户278人,全部纳入合作社,每人每年分红300元。作为国家级非遗的“朝阳社火”在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由李春军编舞的《霸王鞭》传承的是“朝阳社火”当中“霸王鞭”舞蹈。歌曲表演《脱贫攻坚战歌》由吴玉萍、邵妍彦创作,讲述了驻村“第一书记”带领百姓脱贫致富的故事。
由李延忠作曲的歌舞《放飞梦想》赞美了朝阳大凌河、大柏山的好风光。这些节目突出本地特色、富有乡韵,农民把好日子唱成歌、绘成画、跳成舞,原汁原味地呈现乡村生活和民间文化,表达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信和幸福,也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唱响了乡村振兴的主旋律。
村里很多孩子从“村晚”舞台走上艺术之路
参加演出的最小有五六岁的孩子,最大年逾八旬,这里的村民都爱自己的农民春晚,年年盼正月初八看这台“村晚”。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战士寇宝玉也不甘落后,早早打招呼要求给他安排个节目。50多岁的孙守霞为了参加晚会天天在家练拿手歌曲《洪湖水浪打浪》。
因为举办农民春晚,李春军的变化是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县政协委员,带领农民走上富裕之路。因为举办农民春晚,村里很多孩子从这个舞台走上艺术之路。李春军向记者介绍:“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这些年来,通过这个舞台走出去的人才有十几个。李莹7岁开始参加‘村晚’,参加了14届,后来考上朝阳艺术学校;佟丹丹当上了‘村晚’主持,最后考上中国传媒大学,如今在电台当主持人;闫华东原来在六家子中学读书,后来考上沈阳音乐学院,如今在阜新民族歌舞团;徐树浦开始不太会唱歌,经过几届晚会的锻炼,被调进县评剧团。”
当记者问李春军是什么原因让他坚持举办26年农民春晚时,他说,农民春晚能一直办下去,离不开朝阳市文旅广电局、朝阳县文旅广电局的大力支持和朝阳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吴玉萍的辅导。李春军笑着说:“我希望把快乐带给身边人,让乡土文化活起来。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振兴,更有精神层面的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