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阅读方式下 应该养成怎样的习惯

辽宁日报 2021年01月22日

朱忠鹤

日前,基于全国1万余家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店采样数据汇总而成的《2020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正式发布。这份报告对我国去年图书零售市场进行了细致而全面的分析。笔者除了研读对比数据外,还注意到了报告中的这样一小段总结。

报告中说,曾被某一短视频社交平台带火的几本书中,除了3本仍在热销外,其余4本均出现了销量大幅下降的情况。

这寥寥数语之所以能引起笔者关注,并不是因为这几本书销量的起伏变化,而是因为这种通过短视频社交平台销售图书进而影响阅读的方式。

移动互联时代让时间碎片化,由此衍生的结果就是,它改变或者说颠覆了我们曾经的生活方式。阅读方式的改变只是其中一种。现在的我们,除了可以阅读纸质书、电子书外,还可以通过手机音频平台听书、通过短视频社交平台听别人讲书,更可以方便快捷地在听别人讲完书后,到购书平台直接买书。一言以蔽之,现在的我们,不仅买书方式有了变化,而且过去所谓的“看书”二字更是在内涵上发生了深刻变革。

梁实秋曾说过,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外界需求,不是为人,是为己,是为了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阅读的意义,笔者不想赘述,只想探讨在目前已知的多元阅读方式下,我们应该养成怎样的阅读习惯。若细分,看书或者阅读大体可以分为几种类型,一种是学生式的阅读,也就是为了课程和考试需要而进行的阅读;另一种是专业阅读,即为了深入研究某一领域而进行的阅读;还有一种是消遣性或者说是为了扩展自己知识面而进行的阅读,这里的书籍就包括了古人所讲的“无用之书”。虽然细分了三大类型,但这三种阅读方式并非泾渭分明,在个体身上,它们相互交织、各有侧重。

客观地说,上述阅读类型都会遇到多元化阅读方式,比如,对消遣性阅读而言,一个人既可以拿起书本看,又可以选择在手机上听音频、看视频。在这种情况下,是一直沉浸在碎片化阅读里,还是再进一步,架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就需要每一个独立个体作出自己的选择了。

不过,结合众多学者观点及笔者自己的阅读感受,笔者认为从浅阅读转入深入阅读应该成为一种习惯。须知,一个人如果没有独立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就会成为“见识越来越多,思考越来越少”的人云亦云者。而若要搭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唯有在明确方向后,持续不断地深入阅读、主动融入自己的思考,并时时加以总结,只有这样,知识体系才能搭建完备。

应该说,多元化的阅读方式丰富了我们的阅读体验,但若仅仅漂浮于浅阅读之上,浅尝辄止,我们可能就会失掉藏身于深海之中的珍宝,所以深入下去,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