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陈昌盛、雷潇雨在《经济日报》撰文认为,今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进一步稳固经济恢复态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实现“十四五”高质量开局。
经历大考,成就亮眼。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压力,党中央果断决策、科学应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了一系列纾困救助政策,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同时,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载入史册的重大成就。总体上看,2020年我国经济经历大考,成就亮眼:一是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回升。二是主要经济指标普遍改善。三是改革开放持续深入推进。
在这场疫情大考中,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关键在于党中央的科学正确决策和全国上下有力有效的扎实工作:一是宏观政策方向突出保市场主体、保就业民生,稳住了经济社会运行的基本盘。二是创新精准直达机制,提高政策的传导效率和综合效能。三是强化改革式救助,把解决困难与激发活力结合起来。四是注重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和节奏,以合理代价实现最大成效。五是坚持下好先手棋,厚植宏观政策应对基础。
把握大势,抓好重点。辩证地看,2021年我国外部环境危中有机,国内经济恢复将继续向好。从国际看,今年世界经济总体呈现修复性增长态势,但疫情发展和影响仍有很大不确定性,全球经济恢复进程还有反复的风险。从国内看,今年我国经济将总体向好,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但政策逐步正常化的节奏和力度把握显得十分关键。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今年经济可能呈现宏观指标好看、微观感受一般的特点,尤其一季度可能出现两位数增长与居民消费价格小幅通缩并存局面。疫情冲击后我国经济持续复苏的势头仍需进一步巩固,市场主体还需要一段时间恢复元气,需要平衡好经济恢复与风险防范的关系,避免出现政策过早退出和“一刀切”问题,切实巩固和维护经济向好态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今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开局之年,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经济运行逐步趋向正常,政策要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在操作上更加精准有效,注意把握时度效,做好稳、退、进,保持政策的可持续性,在一两年的时间里逐步推动政策回归正常。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政策取向总体稳定,稳妥退出临时性救助政策,优化推进既可持续又长期有利的政策安排,做好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短期和长期、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协调平衡。
因此,我们必须继续抓好“六稳”“六保”各项工作,解决关系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谋划安全发展大局,破解制约发展的突出阻碍。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优化需求侧管理。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积蓄发展新动力。完善数字经济和绿色领域制度建设,引领中长期发展布局。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起步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始之年,我们要奋力拼搏,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