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大毅
作为一名采油工人,赵奇峰拥有35项国家专利,出版过6本教材,还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技师、首批辽宁工匠等十几项荣誉。
2012年,以他个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赵奇峰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8年间,工作室发挥劳模引导、激励和带动效应,源源不断产出“金点子”,播下人才的“金种子”,为辽河油田挖出降本增效的“真金白银”。
赵奇峰工作在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那里是极难开采的中深层稠油区块,开采工作量是其他油田的2倍,开采成本高、风险大。随着开采时间越来越长,开采难度一年比一年大。
油田要发展,创新是关键。为此,赵奇峰劳模创新工作室在组建之初,就将机械设计、加工和电子控制等工种的人才吸纳到工作室里,推动激发创新联动效应。工作室成员每周轮流“坐诊”,征集解决生产经营管理重点和难点问题。同时,工作室与相关业务部门共同确定研发项目,组织成员攻关,定期召开成果发布会,并从安全性能、推广价值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组织推广应用。工作室积极树立“企业发展我受益、企业困难我出力”的理念,大力开展降本增效、修旧利废活动,从一人劳模变为一群劳模。
工作室还研发出用于技能培训的程序平台,内嵌工作室共享栏目13个、视频教程92个和采油工职业技能鉴定题库。用户包括辽河、大庆、新疆等多个油田,目前累计点击量达10万余次,形成了互联网+导师带徒、互联网+视频教程、互联网+现场教学的立体培训模式。
如今,赵奇峰劳模创新工作室已集聚了14名核心成员,他们有的是技术专家,有的是管理精英,有的是创新能手。截至目前,工作室获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32项、市级奖励39项,取得专利45项,累计创效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