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大国家级开放先导区试点推行48项“放管服”改革举措

​大连“市区联动”破解协同难问题

辽宁日报 2020年12月23日

本报讯  记者杨少明报道  在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办理营业执照的企业,通过“大连片区主体资格行政确认系统”,线上即可自主完成注册登记。若符合条件,企业申请可实现“秒批”。

这项在全国率先用标准化、程序化实现行政确认制全覆盖的创新举措,是大连市开展“市区联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先导区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力争在国家级先导区率先实现营商环境大跨越而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大连市有关部门在调研中发现,改革政策“部门化”、改革举措“碎片化”是当前市县两级减损“放管服”改革效应的两大顽疾,其根源是跨层级、跨部门推进改革存在协同难问题。

为破解这一难题,大连市以金普新区、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高新区、长兴岛经济区、旅顺经济区等国家级开放先导区为试点,由市相关部门牵头,组织实施了这次专项行动,并选派若干业务骨干到试点地区坐班,直接参与区县“放管服”改革的问题摸底、方案设计,协助做好政策、方案、力量、进度等统筹,有效地打通层级及区域壁垒。

此次专项行动针对各先导区凸显的政务服务能级不高、“一网通办”水平不高、“区内事区内办”还没有完全实现等问题想办法、出政策,借鉴北京、上海两地在跨境贸易、开办企业、登记财产等领域的先进经验,市县协同发力,将一系列惠企利民的优化营商环境举措落地落实。

按照“整体谋划”“分区推进”的原则,专项行动确定改革举措48项,其中28项为大连市自主创新内容,目前已初步形成一批制度性成果。

大连片区的“企业登记确认制改革”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上半年,新增登记企业3363家,约占全市新增企业登记总数的20%。金普新区通过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5家、市级研发机构20个、孵化载体10个,纳入科技企业培育库的中小微企业1274家。旅顺经济区将国家级开发区政策、产业优势与当地资源优势、空间优势结合,目前签约“飞地经济”项目6个,总投资25.1亿元。长兴岛经济区开启政企沟通新机制,全流程帮扶企业落地运营,上半年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3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7.3亿元。高新区推出“无纸化电子退库”改革,市场主体足不出户即可办理退税,上半年,落实各项政策减免27.63亿元,占税收收入的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