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纤手》展演获好评

用评剧演绎美丽乡村故事

辽宁日报 2020年12月22日

评剧《牵·纤手》剧照。

本报记者 杨 竞

核心提示

12月19日、20日, 大型现代评剧《牵·纤手》在辽宁中华剧场演出两场,这部关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历程的原创现代评剧,深受观众欢迎。

多角度揭示主题

12月19日晚,记者走进辽宁中华剧场,在剧场大厅,看到“2020年辽宁省优秀主题作品展演”参演剧目的海报悬挂在大厅两侧的墙壁上。寒冷的天气并没挡住观众看戏的脚步……

《牵·纤手》是省委宣传部重点扶持的精品剧目,由阜新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广电局出品,阜新市歌舞剧院、沈阳大学评剧艺术研究中心·冯玉萍艺术工作室、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联合排演。该剧讲述的是辽西北榆树村驻村“第一书记”于梅继承30年前牺牲在乡村工作一线的父亲的遗志,回乡担任“第一书记”,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故事。该剧总导演由全国剧协副主席、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冯玉萍担任。编剧、音乐总监及唱腔设计、配器和指挥、舞美设计分别由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剧作家李铭、国家一级作曲李东风、国家一级指挥解舒群和国家京剧院多杰太担任。创作《牵·纤手》的两年时间里,主创团队数易其稿,精心打磨。

《牵·纤手》借鉴了其他艺术门类之长,有歌有舞,有诗有画,全剧的二度创作在大气中彰显灵动与奔放。冯玉萍说,为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该剧做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启用了音乐剧元素,将百年评腔叙述形式和现代音乐剧舞台呈现相融合,多角度、多方位地揭示戏剧主题。

青年评论家张倩说,该剧采用了大量非戏曲艺术元素,但每个唱段都为戏曲本体服务,如《小榆钱》等。揭示人物内心的重点篇章仍由戏曲唱段表现。同时,整体音乐呈现一种恢宏又婉转的格调,巧妙融入蒙古族民歌元素,有着浓郁的地域音乐特色。

剧中呈现了农民生活的丰富性、多样性,通过网络,他们的精神世界以及审美视野已今非昔比。对此,李铭说,这是他第一次写大型戏曲剧本,也是第一台搬上舞台的戏曲作品。之前创作话剧较多。为了能够写戏曲剧本,他准备了近20年,一直在默默学习。也许是机缘巧合,剧组最初选他创作《牵·纤手》剧本时,是因为他对辽西这块土地的熟稔,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他有37年的农村生活经历,懂得村民的喜怒哀乐。

塑造人物生动感人

众所周知,农村题材的创作或多或少会出现题材扎堆、同质化等问题。而《牵·纤手》通过性格迥异的村民和一系列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凸显出“第一书记”于梅的任劳任怨、踏实勤奋。

该剧对于主人公于梅的塑造,没有刻意拔高,对于村民群像的塑造也没有千人一面。观众能在剧中看到性格泼辣、精于算计的碾盘婶,憨厚朴实、勤劳善良的老蔫,利欲熏心的钱德旺,爱女心切、刚强隐忍的于母……更为可贵的是,剧中也将一些村民的偏见等呈现在舞台上,使得这部戏剧呈现一种罕见的坦诚和真实,以强化戏剧冲突,凸显于梅在工作中的勇气、魄力和耐力。同时,在以发展盛京满绣为主线的叙事中,又穿插于梅与家庭的矛盾以及老蔫和碾盘婶的爱情线索,使得该剧富有层次感。

“第一书记”于梅的扮演者邵迎华说,一个演员一生中能遇到适合自己的好作品是非常难得的,感谢她老师冯玉萍。排练场上每一句台词、每一句唱腔、每一个表情、每一个肢体语言,她都示范,多少个夜晚老师冯玉萍和她在微信里分析人物。排戏时正是三伏天,在闷热的排练场排戏,每每看到老师汗水湿透衣服的时候,她都很感动。

阜新市歌舞剧院院长魏德全表示,为了创作这部作品,阜新各界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全院不间断排练了近两个月,努力打磨出一部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作品。

一名观众说:“这部剧在真实故事基础上有了升华。观众不仅了解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剧中人物真心实意为民服务,带领村民奔小康的担当奉献精神。”

另一名观众说:“剧组根据剧情有机融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很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