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监管 优服务 稳提质

——大连海关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
辽宁日报 2020年12月22日

大连港矿石码头全景。赵光辉 摄

海关关员对大宗商品进行无人机水尺计重。  李普明  摄

大连海关关员现场查验进口铁矿石。王若冲  摄

大连海关关员对进口原油实施现场查验。王利文  摄

吴苏宁 本报记者 王荣琦

核心提示

日前,装载30.2万吨巴西铁矿石的“YUAN JIAN HAI”货轮靠泊大连港矿石码头,在大连海关新推出“先放后检”通关模式下,海关关员检测放射性、水尺计重、扦取样品,作业流程有条不紊。

今年以来,大连海关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强化监管,优化服务,推动外贸保稳提质。依托自身职能,大连海关深化与地方政府、港口及企业的联系协作,创新监管方式,不断提升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向中国、向大连转移的吸聚效应。其中,大连海关积极发挥借鉴保税混矿和铁矿石期货保税交割监管经验,扎实推进保税混油、保税航油等各项工作全面发展,为加快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程,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作出贡献。

“先放后检”助力大宗商品通关提效

钢铁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辽宁是铁矿石进口大省,进口铁矿的质量安全尤为重要。传统的进口铁矿检验工作包括“现场检验检疫”“实验室检测”“综合评定及签发证书”三个环节,根据评定结果确认是否允许提货。2018年以来,大连海关紧跟海关总署要求,结合关区实际,积极贯彻落实“先放后检”监管模式。此模式下进口铁矿完成现场检验检疫工作并符合要求后,即可提离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货物提离后再实施实验室检测、综合评定及签发证书。企业无须再到海关确认检测结果,可以直接根据船期与港口作业时间提前预定装卸、物流等环节,进一步节约时间2天左右。

2019年,大连海关进一步优化“先放后检”流程,将集装箱进口的铁矿石检验地点设在具备装卸条件的外围场站,实行提前预约机制,保障集装箱进口铁矿石接到查验单据后即发送放行指令,检验通关时长不超过1个工作日,通关时长压缩率为93%。

今年6月,大连海关对“先放后检”模式进行优化,将进口铁矿石逐批实施抽样品质检验调整为依企业申请实施,并每月汇总关区改革成效与问题,确保改革措施落到实处。今年疫情最严重时期,国内矿山基本停产,钢铁企业完全依靠进口铁矿石维持基本生产。大连海关对进口企业、港务公司采用预约现场查验、预约直通厂区等方式,全面调动泊位卸货与皮带运输能力,通关时长全部压缩至3天之内,在“先放后检”基础上再提速25%。

据统计,2018年8月2日至2020年9月30日,大连海关共对2289批次的进口铁矿实施“先放后检”。累计为企业节省费用4228.3万元,平均通关时长为3天。

“公司保税混矿业务较普通一般贸易业务多占用一倍多场地,‘先放后检’模式让码头在铁矿石卸船后即可开展保税混矿,提高了码头堆场利用率,同时也满足了国内外钢厂的需求。”大连港散货码头公司副总经理石成民表示。

2020年10月1日起,大连关区实现进口原油“先放后检”的通关模式,将“出具合格检验结果后放行”调整为“先验放后检测”,进口原油经现场检查(信息核查、取制样等)符合要求后,海关在查验系统中发送放行指令,企业即可开展卸货、转运工作,在此过程中实验室对进口原油开展检测并进行合格评定。经过海关检验合格、出具证单,企业方可销售、使用。

调整后,“卸货”与“实验室检测”变为同步进行。以实验室检测为例,监测《商品原油质量管理规范》规定的水含量、硫含量、酸值、残炭、镍、钒等项目,出具报告需要3天,而一艘30万吨级油轮的卸货时间仅需2.5天,“先放后检”监管模式下,船舶检疫合格后,即可进行“现场核查”及“取制样”,4小时即可完成工作并放行,大幅节省了通关时间。

进口原油卸货成本大幅降低,以大连新港码头30万吨泊位为例,靠泊费用约为每天2万元,船舶滞期费用根据合同约定为每天2万至10万美元不等,“先放后检”监管模式为企业每批货物至少节省6万元。

主动作为助力大连港保税混矿业务发展

在大连港散杂货码头矿石作业区内,矗立在不同货堆旁的两台大型斗轮机轰鸣着将不同品质的铁矿石输送到混合点,混配成深受市场欢迎的高品质铁矿石。这里是全国首个开展保税铁矿混矿业务的港口,总混矿量率先在全国突破1000万吨、2000万吨、3000万吨三个关口。

保税铁矿混矿是由世界第一大铁矿石供应商——巴西淡水河谷发起的,该公司选择在中国港口建立保税混矿基地,将其南北矿区的矿石海运到中国进行混配。大连港是全国首个开展保税混矿的港口,业务辐射日本、韩国,以及我国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腹地,为满足钢铁企业“个性化原材料需求”提供坚实的质量保障和便捷的贸易服务。

“大连港散杂货码头非常重视保税混矿这一新业态,希望找到一条让码头扭亏为盈、焕发活力的路。面临政策、技术、信息多方面的空白,大连海关创新性地提出了‘入区监测+加工监管+出区检验’三位一体的检验监管模式,为混矿产品提供了有力的品控保障,也带动了我们的作业进一步精细化,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订单。现在我们基本达到满负荷运营。”大连港散杂货码头公司副总经理韩旭深有感慨。

大连海关通过深入研究国外混矿管理经验,结合大连港实际情况,在“审批、申报、检验、征税、监管”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便利化措施,全力支持大连港发展保税混矿业务。自2016年开展规模化混矿业务以来,大连港矿石码头由年亏损8000万元扭亏增盈,在2018年实现盈利1.3亿元,2019年,累计混矿入库1100万吨,货值2.16亿美元,缴纳税款6000万元,成为大连港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大连海关把打好‘保税牌’作为业务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创新机制、培育品牌为保税混矿业务腾飞插上了翅膀。”北良港海关关长张田桥表示,“大连海关首创的三位一体保税混矿检验监管模式已作为全国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向全国推广;我们将倾心培育‘大连标准矿’混矿品牌,通过全方位精准监测持续保障‘大连标准矿’在国际国内市场中以质取胜。”

大连海关开展监管全过程风险分析,确定监管重点,打造物流监管、保税备案等多环节配套监管流程;对进口铁矿可能存在放射性及有毒有害元素等安全风险项目严格进行批批监测,严守环保底线;收集整理国内主要口岸近10年进口铁矿石产地、质量、混矿数据等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评估,为大连混矿项目的引进、监管、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利用电子监控方式对混矿过程和货物存储区域全程监控,对混矿后续使用实施全程追溯管理;加大硬件投入,投资近200万元购置更新取样、元素分析等设备仪器,全面提高检测技术能力,为确立大连港混矿“以质取胜”提供技术支撑。

此外,大连海关创新机制,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制度机制。规范完善内部监管检验制度,与从业方建立“定期通报和重大问题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与港口、海事等地方职能部门在协同管理、提升服务等领域的协作,形成职能优势互补;确立以改革创新为驱动的监管模式。在全国范围首创“入区监测+加工监管+出区检验”三位一体的检验监管模式,单批货物通关效率平均提升50%以上。完善以自贸发展为核心的配套服务。充分释放辽宁自贸区政策红利,践行优化营商环境理念,建立“一站式”通关服务“单一窗口”,开设专人专岗、24小时预约申报、绿色通道等个性化服务,服务质量持续明显,企业便利度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目前,“大连标准矿”成为首个进军国际市场的混矿品牌,2019年大连港混矿业务国际中转量达770万吨,总量突破1800万吨,让大连“东北亚矿石分拨中心”的名头更加响亮!

制度创新助力大商所开展国际铁矿石期货业务

2020年上半年,进口铁矿石价格呈大幅波动行情。同时,我国疫情防控效果明显,基础建设全面复工拉动钢铁需求激增,国际市场铁矿石现货价格涨幅已达40%。

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作为我国唯一开展铁矿石期货业务的交易所,目前已经成为规模排名世界第一的铁矿石期货交易所,这与海关部门创新检验监管制度、先行保驾护航密不可分。

力促大商所改变国际铁矿石价格形成机制。2019年我国进口铁矿石总量同比增长缓慢,但金额却增长迅速。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却不掌握铁矿石定价权的弊端日益明显。建立由我国期货交易所主持的、以铁矿石期货为基准的铁矿石价格形成机制,成为我国争取国际铁矿石定价权的重要手段。

2019年,《国务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开展铁矿石等商品期货保税交割业务。海关总署积极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于同年8月27日发布了《关于进口铁矿石期货保税交割检验工作的公告》,明确用于保税交割的期货铁矿石检验采用“集中检验、分批放行、出库采信”的检验模式,这一创新解决了传统监管模式与新兴业务的匹配性问题,优化了交割流程,提高了通关效率。从参与者角度看,期货保税交割的便利性和顺畅性是交易者选择期货交易所的重要考量因素。

目前,大商所铁矿石期、现价格相关性高达0.98,期货功能发挥良好,境内外价格联动性日益增强,我国定价不利的形势大为改观。海关和大商所在全国首推的铁矿石期货保税交割检验模式,标志着关企互动推动进出口大宗商品现货和期货市场共同发展迈上新台阶,将不断提升我国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成绩背后,是大连海关监管制度创新的体现。

海关总署139号公告及后续出台的《大连海关铁矿石期货保税交割监管操作办法(试行)》,对于交易所和交割库参与资质、通关随附单证、保税仓储管理、成交价格审定、标准仓单质押、违法违规行为处理等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对大商所开展保税交割业务的1个交割库和11个交割品种进行了备案。完善的制度增强了境外交易者参与大商所铁矿石期货交易的信心,对打通境外客户参与其他品种保税交割路径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随着人民币在跨境贸易、投资中使用的不断扩大,境外对人民币接受程度不断提高,一些以我国为主要目标市场的大宗商品供应商会陆续尝试人民币结算,从而推动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的进程。

高效监管的示范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海关总署139号公告提出的监管模式将铁矿石期货交割中的监管和服务进行了有机统一——“集中检验”防范化解风险,“分批放行”和“出库采信”提高了通关效率,并向第三方检验市场释放了业务需求。顺畅的保税交割流程设计,在交割区域能够产生强大的现货聚集效应,有效带动当地的现货贸易。

完善的保税交割监管制度可以汇聚全球的资金、商品、信息、机构、人才等要素资源,吸引国际矿山和周边国家地区钢企积极参与保税交割,众多的境内外期货参与者又可以进一步完善大商所铁矿石期货价格体系,推动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心的建立,对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东北全面振兴、区域性金融中心、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