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越报道 第一产业增加值稳步增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菜篮子”产品供给能力增强、农产品加工能力不断提升……“十三五”时期,我省多措并举,推进乡村产业快速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基础和支撑。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也是解决农村诸多问题的前提。“十三五”时期,我省积极推动乡村产业由全面覆盖向提档升级、可持续发展转变,取得长足进步。数据显示,我省去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177.8亿元,同比增长3.5%,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1313.1亿元,同比增长3.4%。
作为全国粮食主产省之一,我省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十三五”时期,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年均5232.4万亩,年均产量2317.2万吨。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全省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面积371.6万亩,用于发展优质水稻、专用大豆、特色杂粮等粮食作物和花生、蔬菜、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持续统筹推进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促进棚室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提质增效。
“米袋子”稳,“肉盘子”足。“十三五”时期,我省畜牧产业呈现上升发展趋势。去年全省肉类总产量365万吨,蛋类产量307万吨,奶类产量133万吨。截至今年9月,生猪存栏1100余万头,产能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92%。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肉类总产量284万吨,增幅5.2%,市场供应充足。
渔业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海洋牧场、休闲渔业等新型业态蓬勃兴起。去年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1330亿元,居全国第七位;渔业经济增加值470亿元,居全国第五位;水产品总产量460万吨,居全国第六位;出口创汇54.6亿美元,居全国第四位。
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我省不断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水平。去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867亿元,比上年增长8.5%,建成农产品加工集聚区21个,其中省级示范区9个。今年前三季度,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逆势增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产值达2000亿元,同比增长5%。
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十三五”时期,我省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省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农业产业示范强镇28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81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9728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9900万人次。
为乡村产业发展积蓄人才力量,我省不断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今年9月,全省农民合作社数量发展到6.9万余个,家庭农场发展到5万余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636家,其中国家级64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超过8万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48.29万人。
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是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必然。“十三五”时期,我省大力推进品牌强农战略。全省已有名牌农产品218个,拥有辽宁特产之乡10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97个,绿色食品企业511家、产品102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