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冠名 要改的更是球队的“运作模式”

辽宁日报 2020年12月16日

黄 岩

就在上海上港队终于结束亚冠征程返回国内的时候,他们在亚冠联赛的小组赛对手横滨水手队也已经返回了日本,这支与上海上港队交手战绩为一胜一负的球队,早已在中国球迷面前“混了个脸熟”,这支球队的前身,曾经是中国球迷特别是辽沈球迷更熟悉的名字。1989年,辽宁东药队夺得亚俱杯的那场决赛中,击败的便是横滨水手队的前身“日产汽车公司足球部”,当时音译为日本尼桑队。

此后,辽宁队的名字一变再变,从辽宁远东、辽宁新世界、辽宁航星、辽宁天润、辽宁抚顺特钢、辽宁波导战斗、北京三元变到辽宁中誉,再到2008年穿上辽宁宏运的队服,直到2020年从中国足球的版图中消失。

1991年,“日本尼桑队”被日本足协确认为参加职业联赛的10支参赛球队之一,这10支参赛球队基本和“日本尼桑队”一样,是日本各大企业的附属球队,包括日本铁路队、松下电器队、清水俱乐部队、三菱队、全日空队、马自达队、名古屋俱乐部队、读卖新闻队和住友金属队。

但在1992年5月26日,日本足协与日本职业足球联盟专门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会议主题只有一个,正式公布10支参赛球队的队名。于是,这些球队的名字开始被中国球迷熟知:横滨玛里诺斯队、市原东日本联队、大阪钢巴队、清水鼓动队、浦和红宝石队、横滨弗卢吉尔斯队、广岛三箭队、名古屋逆戟鲸八队、川崎贝尔迪队和鹿岛鹿角队。后来两支横滨球队合并,成为现在的横滨水手队。

这次更名,彻底改变了日本球队只是“企业一部分”的印象,日本J联赛球队起名的标准是“百年构想,地域密着”。“百年构想”是指这个名号要足以响彻百年,而一般的企业很难有这么长的存活期;“地域密着”是指俱乐部的名称要尽量与当地的文化、历史背景等产生关联,扩大球队在球迷心目中的地位。这是日本足协与日本职业足球联盟在1993年J联赛出台前就已经完成的工作。

中国足球的职业化转型始于1992年的一次会议,即在八一体工大队召开的“红山口会议”。当时中国足协给职业联赛的定位是由专业体制向市场靠拢。于是各省市企业接手专业队后,纷纷改组成职业俱乐部。随着足球职业化的发展,因投资方变更,部分足球俱乐部多次变更名字,甚至有投资方变更城市导致球队颠沛流离的情况。因投资方撤资、资金链断裂导致连年欠薪,从而退出中国足坛的球队也不在少数。

职业化足球作为某些大企业附庸的情况绝非正路, 这使俱乐部一直靠母公司输血,缺少自身造血的能力和动力,也缺少扎根球迷的举措。俱乐部脱不掉企业的名称,就成了母公司的宣传平台。中性化冠名是国际潮流,有利于俱乐部扎根社区、扎根青年人之中,从而搭建起深厚的本土足球文化平台。整体变革过程会有阵痛,但必须实施。

事实上,常年变更冠名的俱乐部大多生存不易,球迷给予见怪不怪式的理解,只要你还在我的城市,不管你叫什么名字都认。但反过来看,球迷无不希望自己支持的家乡球队成为“百年老店”,比如江苏球迷,如果今年穿件“舜天”的球衣去庆祝“苏宁”夺冠,会不会有些尴尬?这次中国足协“挤掉泡沫”重塑联赛的举动,也意味着中国足球走到了拐点,困扰职业足球已久的泡沫和虚火该被清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