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连心桥 铺就致富路

——大连海关精准帮扶金线沟村发展草莓种植业促增收
辽宁日报 2020年12月16日

村民忙着将草莓分拣装箱。李 帅 摄

大连海关关员验放出口草莓。于子航 摄

大连海关关员走进草莓大棚进行调研。李 帅 摄

常 宁 林 戈 本报记者 王荣琦

核心提示

初冬时节,记者走进庄河市光明山镇金线沟村草莓大棚,翠绿的草莓秧上结满了火红的草莓果。村民正忙着把草莓果摘下装入托盘,然后包装、装箱。

26年来,庄河市光明山镇金线沟村在大连海关的精准帮扶下,共同探索并确立大棚草莓种植为支柱产业,现已发展成为“草莓第一村”,年产量7000余吨、产值6000余万元,成为辽宁省保护地草莓生产专业村、大连市无公害草莓生产基地、庄河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担 当

扶贫助困 建立长效机制

早在1994年,在大连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大连海关领到了一项任务:与庄河市光明山镇平山乡金线沟村结成扶贫帮困对子。

几天后,海关领导带着钱物,第一次来到这个破落的小山村:1958年,位于庄河西支流上的朱隈子水库开始修建,金线沟村就在朱隈子水库的下游。山地型村庄耕地面积本来就少,因为水库扩建,又影响了部分良田。道路难行,朱隈子水库凡遇连雨天,水就能泄入村民家。小水灾常年不断,大水灾更要防山体滑坡。

“我们村穷,基础差,但祖上本是沃土。”村民常说,这里有西沟新石器时代遗址,6000多年前,先人们就选择在这里安家落户。北依旋城山,地表散布夹砂红褐陶片,那是曾经富饶的证明。

“穷,我们不甘心!”听了村党支部书记的这句话,在场的大连海关工作人员无不动容。

钱物悉数捐赠给村民,大连海关代表握着村党支部书记的手依依惜别:“既然结成了帮扶对子,大连海关和金线沟村就成了亲戚,扶贫助困,咱们一起面对。”

最初是普惠式的扶贫,大连海关提供钱物,逢年过节带着救济款到村里平均分配,能缓解一小部分特别困难群众一段时间内的生活压力,但解决不了长期、全部困难,更解决不了金线沟村脱贫致富的长远问题。

贫困户刘淑华的老伴儿得了严重的肝病,1996年春节前,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能续命的白蛋白一针480元,亲戚邻居心有余而力不足。思量再三,刘淑华鼓起勇气,委托村干部联系到大连海关,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想让老伴儿过个团圆年再走……”大连海关扶贫工作人员二话不说,当场给了刘淑华500元钱。

这是金线沟人记忆中一笔难忘的“续命钱”,更是金线沟人记忆中大连海关在普惠式扶贫外,最早的一次精准式扶贫。

不久后,噩运再一次降临到这个因病致贫的家庭——刘淑华的老伴儿和儿子意外去世,儿媳离家,留给刘淑华的,是一间空空荡荡的老房子和刚上小学的孙女。得知这一情况后,大连海关专门派出了一支志愿者队伍对口帮扶刘淑华家,表示会一直资助其孙女到参加工作。回忆起26年来大连海关帮扶的点点滴滴,老人哽咽着说:“大连海关就是我们祖孙二人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刘淑华的孙女月辉常年住校学习,简单的行囊里装着十几年来大连海关领导、志愿者和她的往来书信,走到哪里就带到哪里。想哭了、困惑了、需要鼓励了,她就会打电话给大连海关一批又一批接力下去的志愿者,女孩儿已经把他们当成了心中的家人。

纾 困

跟进对接 拓宽草莓销路

昔日的“穷山窝”变成了今天的“聚宝盆”,以往一穷二白的贫困山村有了自己的产业和希望。如今的金线沟村早已实现“户均二棚”的目标,成了远近闻名的“新农村示范村”。

“‘金线沟’牌草莓是经国家权威认证的绿色有机食品,每个大棚年纯利达到三四万元,一亩草莓的收入能顶20亩地的玉米,这是过去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儿啊!”村民于泮波自豪地对记者说。

大连海关在精准扶贫的同时,还注重加强公益性设施建设。金线沟村村委会门前,有一座近1万平方米的混凝土广场,这是海关援建的光明山镇草莓交易市场,现已成为庄河及周边地区草莓收购集散地,年流转量8万余吨,占庄河市场六成以上。为完善草莓产业链,大连海关还资助村里兴建各类基础设施,引导和资助村民更新换代草莓品种。

2019年,全村15个屯4661人提前一年完成各项脱贫指标。大连海关前来道贺:“金线沟村人奋发有为、筑梦乐业,受到你们的感染,下一步,我们要发挥海关职能优势,把这门‘亲戚’继续走下去。”

这承诺,如26年前一样,掷地有声。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以即食消费模式拉动市场、实现收入的金线沟村刚刚摘下“贫困帽”,再次陷入困境:国内物流受阻,草莓无法及时运出销售,只能烂在地里,刚富裕起来的金线沟村民面临着巨大的经济损失。

经多方联系,俄罗斯市场有意从庄河进口草莓,需要海关进行一线指导,尽快打开出口销路。了解这一情况后,庄河海关落实“百人千企、一企一策”措施,由庄河海关查检一科扶贫人员全程跟进对接。指导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水果溯源信息、防疫监管措施等方面,高效完成体系文件编制,当天便完成了审核、批准、出具证书等工作,并在第一时间向海关总署提交审批。

最终,大连华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金线沟草莓果园在6天内完成了出境水果果园及水果包装厂注册登记,顺利拿到庄河市草莓出口的第一张通行证。 目前,金线沟草莓果园已向俄罗斯出口草莓35.5吨,货值106.5万元,解决了83人的生计问题,贫困户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在大连海关的帮扶下,今年,金线沟村草莓育苗基地、道路修整、河道治理、广播通信、垃圾清运等多个扶贫项目结出硕果。关检合一后的大连海关还将帮扶重点放到提升村民日常医疗保健水平等工作上,并针对基础病开展预防、筛查帮扶。

扶贫需扶志,扶志要从娃娃抓起。大连海关“金钥匙志愿者服务队”向金线沟村村委会赠送“金钥匙助学服务站牌匾”,并捐赠了首笔助学金,志愿者们发扬20多年来“平等互助、大爱无疆”的大连海关志愿者服务精神,帮助乡村的孩子们圆梦。

探 索

完善设施 找准致富主业

26年来,大连海关的扶贫工作在实施上更加细致务实,在情感上与金线沟村更贴近了一大步。大连海关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每年都要与金线沟村研究具体的帮扶项目和措施。海关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村干部也换了一位又一位,但这门“亲戚”却走得越来越顺溜。

金线沟村人勤劳质朴,从来不缺少梦想。早在1992年,金线沟村金中屯党小组组长常明传等3名老党员在全镇带头干起了草莓大棚生产,当年平均每个大棚收入达到3000多元。村民看到了致富希望,可前期的投入却是个大问题。还有个大问题更难解决,草莓成熟季,拉货的汽车进不来,送货的马车在坎坷崎岖的山路上能把鲜嫩的草莓颠成果泥。

送钱送物不算亲,事儿看到眼里去、话儿说到心里去,心心相印、彼此认同,才算真的亲。大连海关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通过走访调研他们发现,制约金线沟村发展的最大问题,除了集体经济薄弱外,就是交通。

“决不能让颠簸的村路颠碎村民的致富梦。”大连海关立即着手解决,针对村子的主路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开展了抢救式维修。主路修好了,就基本解决了草莓运输难的问题。同时,他们又抓紧时间集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固了水利工程,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村民才能放手投身致富项目。

基础建设逐步完善,问题回到原点。到底什么产业适合金线沟村呢?大连海关扶贫组当时已经开展了十来年的扶贫工作,资助该村建起了全镇第一所小学电教室,资助20户贫困家庭建蔬菜大棚、30户贫困家庭建猪舍,帮助100多户村民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可是,总觉得还没有真正把稳把透金线沟村脱贫的主脉。

扶贫组请市里的农业专家到金线沟村考察。“当然是种草莓!”专家的结论掷地有声。

重拾草莓致富梦,村民带着扶贫组来到田间地头。这里地处北纬39°,气候、温度、土质等非常适合种植草莓。先期小规模种植的草莓成熟了,个大色艳、味美甘甜,这是用希望灌溉的果实。

2005年,大连海关推出“建一个草莓大棚,海关资助2000元”的资金支持政策,吸引了一批有眼光的村民先行动起来。此后,大连海关又推出奖励基金等措施,几年间,草莓大棚迅速增加到1000多个,草莓种植形成规模效应,从金线沟村辐射到整个光明山镇。

2009年,大连海关着手资助金线沟村修建草莓收购市场,为大连双兴物流园和金线沟村的合作牵线搭桥,从此,金线沟村成为庄河周边地区的“草莓集散地”。

随着草莓种植项目的繁荣,金线沟村村民手里逐渐有了余钱。村党支部书记感叹道:“做梦也想不到,我们能过上没债有存款的日子!”

多年来,大连海关一直联系当地主管部门,为金线沟村修路争取政策倾斜。据统计,他们累计帮助维修了12个屯33公里的公路,治理了4个屯2600米的河道,又将草莓收购市场拓展成近1万平方米的草莓交易市场。2019年,引导和资助村民更新换代草莓品种和翻建智慧农业物联网温室大棚。

携 手

传播经验 带动周边共同富裕

脱贫致富、共富家园,是逐渐富裕起来的金线沟人淳朴的愿望。如今,草莓早已不仅仅是金线沟人专属的致富项目,在大连海关的帮助引导下,金线沟人将致富经传播到整个光明山镇,甚至远赴河南传播经验。

如今,步云山乡、太平岭乡、蓉花山镇等十多个乡镇种植的草莓通过这里的草莓交易市场和物流平台流转出去,北京、天津、沈阳等地的物流常年往返于此,有的还设立了常驻办事机构,极大地解决了光明山镇的草莓销售问题。不仅如此,由此产生的草莓经纪人就有近百人,常年搬运草莓的工人达200人之多。

金线沟村草莓产业的发展,使得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为社会和谐稳定带来益处。

经过多年大规模的草莓种植销售,2009年,光明山镇被中国果蔬产业品牌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优质草莓基地乡镇”称号;“金线沟”牌草莓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2012年,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组织专家对光明山镇申报“中国草莓第一镇”的资质进行论证,一致同意授予光明山镇“中国草莓第一镇”称号。

以金线沟村为中心,辐射整个庄河市的草莓培育、种植、运输、销售等完整产业链已经形成并巩固。大连海关精准扶贫工作,撬动的不是一村一镇,而是庄河市整个草莓行业和周边产业。

“海关帮我们村致富,我们帮土桥村脱贫。”河南鲁山县瓦屋镇土桥村是海关总署确定的全国扶贫点之一,富裕起来的金线沟村民得知鲁山县设施农业薄弱,但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适合种植大棚草莓,便主动联系大连海关,举全村之力帮助土桥村的乡亲们建大棚种草莓。

初秋的金线沟村,正是草莓种植户育苗、分苗、下苗的繁忙时节,但“技术大拿”孙德昌却作为海关总署精准扶贫项目选拔的人才,被村委会派往海关总署扶贫点鲁山县瓦屋镇土桥村“蹲点”,负责指导村民兴建大棚和草莓种植。

孙德昌来到土桥村后,帮助村里选址、建大棚、选苗,手把手指导村民种植。现在,鲁山县已成功培育出第一批12座产业化大棚草莓,为实现全面脱贫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孙德昌也决定留下来,再帮村民们一年。为了让那里的百姓放心,他停掉了家里的两个大棚,将原本打算自己用的草莓苗也运到了瓦屋镇。看着长势喜人的草莓苗,当地人心里乐开了花,感到离脱贫致富的日子不远了。

从穷到富、从无人问津到车水马龙、从本乡本土到对外出口,金线沟村的变化,得益于大连海关扶贫工作组扎根山村、巧思善思、精准扶贫的大力支持。金线沟人苦干实干,与大连海关一道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