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乡入乡有渠道 稳定增收有保障

——我省多渠道稳就业系列报道之二
辽宁日报 2020年12月15日

本报记者 徐铁英

“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附近每月就能挣到4000多元,企业还安排了通勤车,生活变得越来越好。”12月12日,谈及如今在“家门口”就业的舒心事儿,在阜新小东北食品有限公司工作的周边农民幸福感满满。小东北公司有员工1000多人,大部分是来自企业周边的农民。为方便工人上下班,公司专门设立了15条通勤线,全部通往乡镇。这些通勤线,也被周边农民亲切地称为“就业线”。

推出返乡入乡政策,落实社会保障政策……近年来,我省利好政策不断推出,措施实之又实,确保了农民工群体收入稳定增长。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的冲击与原有的周期性、结构性等就业矛盾相互交织,对就业渠道单一的农民工冲击尤为明显。为此,我省针对农民工就业群体,采取拓宽外出就业渠道与促进就地就近就业相结合,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返岗复工。

从1月底开始,我省就建立起全省疫情影响就业情况周报、24小时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就业日常监测调度三项机制,把农民工作为重点群体予以动态关注。各级人社部门下沉到村、登门入户,全面摸排农民工外出意愿和身体状况,全力保障农民工成规模、成批次安全有序返岗。

自2月23日,我省第一批点对点复工农民工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启程,奔赴福建省南平市复工企业生产一线以来,全省共“点对点”安排专机专列专车1779台次,促进农民工返岗复工55.1万人。

人社部门针对农民工的“不断线”服务,也帮助企业解决了用工紧缺的燃眉之急。

“企业的新项目今年开工,急需400名一线工人,人社部门到乡镇村屯帮企业宣传,一个多月时间,很快就招够了人。”阜新建兴金属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杨晓东说。

在人社部门宣传对接下,阜新县阜新镇巨力克村村民石玉林不再到外地打工,而是选择了当地一家企业的岗位。他告诉记者:“这样不仅离家近了,每个月还能赚4100元。”(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