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扶 关乎体育精神和规则

辽宁日报 2020年12月02日

黄 岩

上周末马拉松赛事带来的余波未了。大家对国家队队员杨乐在南京马拉松比赛终点前跌倒后爬起来蹒跚冲刺一幕的讨论,甚至超出了跑步圈子的范围。“都已经那种状态了,为什么不去扶一下?”网络中不乏这样的声音。当时快速从杨乐身边跑过的参赛选手吴向东也遭到了质疑。

其实,这种情况在2017年4月29日第13届全运会马拉松比赛现场也出现过,当时四川队选手王刚红在最后阶段因体力严重透支摔倒在地,距离终点线不足10米。在终点观众和主持人的加油声中,王刚红手脚并用慢慢爬过终点。当时她的教练还有医护人员、工作人员都在身边,但直到触线的一刻才伸出援手搀扶。之前为什么都做“旁观者”?这涉及马拉松比赛的规则,扶了王刚红,她将失去参赛成绩。

杨乐的选择同样如此,终点就在眼前,作为一名竞技体育人,坚持到底不放弃的顽强信念一直支撑着他,让他有毅力完成最后这个阶段的冲刺。杨乐如此,换了其他运动员也会如此。

当然,如果运动员的身体的确出现危险,现场医护人员绝不会袖手旁观。在还能奋力拼搏的时刻,运动员往往选择坚持。这种顽强与执着,是一名运动员在竞技体育面前所应具有的素质。王刚红的项目是马拉松团体赛,如果她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终点线,整个团队的成绩就会归零。吴向东对没有搀扶杨乐的回应是:体育精神不是表演给某些人看的,更不要说如果去扶了,他的成绩可能会被取消。

的确,竞技体育就是要用成绩分出高下,杨乐有理由去拼搏,旁人对这种选择应该给予理解和支持。不过,如果真的扶一把,也可能成为另外一个故事,就像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5000米比赛中上演的温馨一幕。当时,新西兰选手汉布林突然摔倒在地,身后的美国选手来不及躲闪被绊倒,两人起身后继续向前,但新西兰选手摔得更重,没跑几步,再次倒在地上,表情痛苦。此时美国选手再次停下,把新西兰选手搀扶起来,两人肩并肩走向送来轮椅的医护人员。这一幕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体育蕴含着多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