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白塔历史文化街区内涵丰富

古建筑中看人与自然和谐

辽宁日报 2020年12月02日

更多精彩 扫码观看

塔身八卦图。

塔身佛像造型。

辽阳白塔近景。

本报记者 商 越 文并摄

核心提示

辽阳白塔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地标性建筑——辽阳白塔,修建于辽代中晚期,是东北地区现存最高的古塔。有趣的是,在八面塔座的中部,分别雕刻着伏羲先天八卦图案,且乾卦和坤卦由南北方向,变位为西东方向。辽阳白塔选址独特,与辽阳众多古迹处在同一条东西轴线上,从一个侧面证明,辽阳地区历史文化悠久,也体现出辽宁先人建筑理念的丰富内涵。

历史文化街区档案

名称

辽阳白塔历史文化街区

时间

距今约1000年

位置

紧邻辽阳火车站

核心保护面积

6.74公顷,主要由白塔公园、广佑寺及北侧某部队住宅片区共同组成。

古塔八面刻有变向八卦图

辽阳市政协文史委主任、辽阳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特聘专家叶红钢告诉记者,作为东北古塔之首,辽阳白塔整体造型从塔基到塔刹,层次分明,疏密得当,具有音乐般的节奏韵味和雄伟壮丽的视觉效果。从建筑力学的角度来看,八角形塔由于更接近于圆形,应力不集中,风阻力小,因此较方形塔更为稳定,这也是辽塔与唐代方形塔的显著区别之一。立面由唐代的四个增加至辽代的八个,大大丰富了塔的表现内容,更具有礼拜功能。

塔座是辽塔区别于唐宋塔的主要标志。辽阳白塔采用多层重叠的须弥座,还加入传统的台基、斗拱、平座、勾栏和硕大的仰莲,稳重而华丽,不同类型的辽代砖石塔都常用这种基座,而反观唐塔多不设塔基,宋塔也仅有较低的塔基。

辽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辽阳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特聘专家刘成海给记者讲解:看白塔这八个立面,都是正中建券龛安置佛像,周围作浮雕装饰,均为一佛二菩萨和二飞天组合。这些砖雕造像非常精致,多属高浮雕作品,有的已接近圆雕。特别是塔身佛龛两旁的胁侍菩萨雕像,形体高大、肌肉丰满、衣带临风、栩栩如生,与建筑物浑然一体。再看八面雕刻的飞天,或倒立式,或横飞式,身姿秀美,迎风而舞。

白塔的精工细作,还体现在胁侍、伞盖、铜镜等细节上。

有意思的是,在八面塔座的中部,分别雕刻着道家八卦图案。在佛教文化中,构成物质世界的四大元素为地水火风,这与八卦代表的物质基本一致。刘成海认为,佛塔上雕刻道家八卦图,体现了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即所谓释道同源。同时,此八卦卦象顺序为伏羲八卦,但卦位逆时针旋转90度,即乾坤位为西东方向(正常为南北方向),体现了伏羲文化的精髓。

那么,辽阳白塔上的八卦图刻于何时呢?叶红钢分析认为,从辽代白塔的特征分析,八卦图不可能刻于辽代,金元时期也未见砖塔上雕刻八卦图的记录,明代共有四次维修白塔,清代又不曾维修白塔,因此八卦图可能刻于明代。

千年古塔为包砖扩建的增大塔

根据白塔的形制、结构、建筑特点及宗教元素判断,辽阳学者认为其为辽塔无疑,至于具体年代,当在辽代中晚期。叶红钢说,据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重修辽阳城西广佑寺宝塔记》铜碑中记载,明代工匠断定此塔为辽代所建。此外,对比辽宁锦州大广济寺塔,其建筑风格、细部做法与辽阳白塔如出一辙。据此推断,辽阳白塔大约建于辽兴宗至辽道宗时期,距今大约1000年。

“中国现存塔2000多座,以楼阁式和密檐式为主,辽阳白塔便属于密檐式实心塔。”叶红钢介绍说,辽代佛学盛行,诸位皇帝都信奉佛教,在境内各地兴建起众多辽塔,辽五京都建有佛塔,而且各具形态。辽阳作为辽代的东京和东丹国国都,自然成为辽代的佛教中心之一。据《辽史·地理志》记载:当时的辽阳城高3丈,城门8座,幅员30里,有金德寺、大悲寺、驸马寺、赵头陀寺等寺院。可见辽代的辽阳城规模相当宏大,并且寺院林立,佛教十分盛行。老城西北方向的白塔,便是佛教建筑中的代表。

宏伟精致的辽阳白塔,是按照京塔标准建造的,在现存全部辽塔中为第三高塔,仅次于内蒙古自治区宁城辽中京大塔和庆州白塔。在对白塔公园、广佑寺及周边遗址遗物的考察中,考古人员判断古代这里曾有过大规模的建筑群。

那么,辽代白塔是始建塔还是增大塔呢?辽阳学者李大伟考证唐代佛教史学家道宣《集神州塔寺三宝感通录》发现:白塔的最早前身,可能是东汉末至两晋时期佛塔建筑传入中国早期所建的一座“上如覆釜”的三层土塔,即融入中国建筑元素的覆钵式塔。塔与寺院建于同一时期,寺院即是广佑寺的前身,之后塔、寺不知毁于何时。

根据出土文物,辽阳学者们推测,辽阳白塔应是经历了汉或晋的覆釜土塔、高句丽时期多层木塔和辽之后砖石白塔的演变过程及历代维修传承。因此,我们如今看到的辽阳白塔,应是在原有土塔、木塔基础上包砖扩建的增大塔。

依山傍水,古建筑聚堆

“辽阳白塔在建筑点位选取上,具有非常独特之处。”刘成海根据一份1932年伪满洲国的辽阳地形图展开对白塔的建筑空间研究,发现白塔与周边山体、城池、建筑的关系有惊人的默契——白塔选址于辽阳古城西城墙外一里地处,塔位与环城的东北角积庆山(高87.9米)、西南角首山(高176.1米)等距离,同时与辽阳古城墙西北角平胡楼遗址、保宁寺(无存)、后金东京城(现存罕王宫遗址)、白衣寺(无存)、七圣寺(原址复建)、望宝台(无存)等古建筑及龙顶山(高311米)同处在一条东西轴线上,即均为北纬41°16′。

那么,这一独特现象体现出哪些文化内涵呢?

刘成海分析认为,因为北纬40°左右区域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带,这里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是农业耕地和牧业草原过渡带,黍(黄米)、粟(小米)等农作物适合在此区域种植栽培,马匹、牲畜等适合在此区域驯化,从岩画等的考古发现足以验证,这是史前人类文明传播与发展最好的地带,也是辽宁先人敬祖先、敬天和鸟图腾信仰崇拜的文化长廊。

刘成海认为,从殷商、西周传来的中原城市选址文化,与本地空间文化的结合,形成了辽阳古城独具魅力的山水空间格局。辽阳依山傍水,其东北为积庆山、东有龙顶山、西南有首山,太子河从东北环绕向西进入浑河汇入辽河。古城在长白山余脉千山山脉的群山环抱之中,沿东西轴线坐拥山峦,前观平原,东有太子河,适宜先民择水而居、依水而徙。古人城市选址讲究四土围合、震水止风,因古城西北角没有高山,因此在古城西北角400米处选址修筑了一座“高”塔,就代替了镇山的作用,达到山水相映、完美布局的“五行城”效果。